油脂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食用油 [复制链接]

1#

我们常常都会听到,脂肪酸、胆固醇。。。很多人都在控油、降脂、防血栓。。。那么这些谈之色变的油到底是怎么样的?最近开始运动之后,就对于进入嘴巴的东西逐步的做了些工作,内容种类也是非常之多,年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进行了学习,这本书里面在塔尖位置提到的就是少盐少油,但是关于油的部分较少,而盐这种物质相对稳定,不容易化学变化,种类也少,综合到酱油、生抽、鱼露等佐料里面整体控制用量即可,食用油就不同了,种类多、不稳定,但也并非难以把握,今天就从食用油的使用现状、食用油的分类和对人体的影响、反式脂肪酸、食用油的制作工艺、选择、使用和存放几个方面展开,做个记录,便于后期正确选择使用和查阅也是对自己的功课做个总结。

食用油的使用现状

食用油在最近十年的摄入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目前已经大大超过了推荐摄入量的25-30g,脂肪摄入过多的最重要因素就是食用油摄入多,大多数人所选择的食用油均为植物性油脂,食用油不正确的选择和使用会增加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而这些就是我们肥胖、心血管疾病和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食用油的分类和对人体的影响

常见的食用油按照成分大致分为两类,即: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动物油富含饱和脂肪酸,此类脂肪酸多含于牛、羊、猪等动物的脂肪中,少数植物如:椰子油、可可油、棕榈油等也多含此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较稳定,胆固醇含量高,胆固醇为人体必需且人体本身也能合成,但是摄入量过高就会导致胆固醇升高,继而引发动脉管腔狭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的风险。血脂高的人应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不饱和脂肪酸

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多为单烯酸(油酸,n-9)、二烯酸(亚油酸,n-6)、三烯酸(n-3,α—亚麻酸)居多。

单烯酸,n-9,Omega-9

其代表油酸,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天然油脂(植物油和动物油)中。油酸是橄榄油、山茶油的主要成分,单不饱和脂肪酸比多不饱和脂肪酸稳定,有良好的抗氧化功能,油酸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使其不易氧化,从而预防脂质沉积和堵塞血管,但油酸摄入过量,也会干扰必需脂肪酸的代谢。

二烯酸,n-6,Omega-6

二烯酸的最重要代表是亚油酸,亚油酸普遍存在于植物油中,如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含量高达50%以上,动物油脂中仅为10%左右。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它能在体内逐步转化为γ—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γ—亚麻酸对人体新陈代谢具有调节作用,可以降低血压,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脏病、心脑血管疾。根据国人目前的饮食结构正确使用食用油就不必担心其会缺乏,而应担心其过量,因为过量会抑制α—亚麻酸转化为鱼油,还会以甘油三脂形式存储于脂肪中,对炎症和心血管疾病不利。

三烯酸,n-3,Omega-3

是一种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人体自身无法产生,只能通过食物获取。常见于深海鱼类和某些植物中,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建议高血脂人群:脂肪摄入应优先选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鱼油、含n-3的植物油)。

常见的n-3类多不饱和脂肪酸包含三种:a.ALAα-亚麻酸(ALA主要来源于坚果和植物种子,例如核桃、亚麻籽和奇亚籽),可以降血脂、防血栓;b.EPA,存在于鱼油中,可以帮助人体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促进体内饱和脂肪酸代谢,对治疗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和炎症有一定作用;c.DHA,可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脂、胆固醇及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心血管疾病。

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是不完全氢化的脂肪酸。植物油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氧化变质,为便于保存并保留植物油的特性,采用了不完全氢化处理,从而导致反式脂肪酸的出现。知道了是什么,然后就是从哪来的?要做什么(有什么危害)?和怎么办(怎么避免)?

从哪来?

a来自于反刍动物(牛、羊等)的肉及乳制品,但含量一般比较低,另外羊奶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牛奶;

b植物油的氢化;

c植物油的精炼是指清除其中所含固体杂质、游离脂肪酸、磷脂、胶质、蜡、色素、异味等的一系列工序的统称。在精炼过程中,反式脂肪酸的产生主要发生在脱臭阶段;

d食品的加工过程,如一些焙烤和油炸食品如油饼、炸鸡、炸土豆条、假奶酪、人造奶油等食品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e使用含有亚油酸(二烯酸,n-6,Omega-6)的植物油进行炒菜和煎、炸时。

要做什么(有什么危害)?

a增加冠心病风险,导致其它的心血管病;

b反式脂肪酸有增加血液黏稠度和凝聚力的作用,促进血栓的形成;

c摄入反式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加速心脏和大脑的动脉硬化,容易造成大脑功能的衰退;

d摄入反式脂肪含量可能增加女性患糖尿病的风险;

e影响胎儿和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哺乳期也应注意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怎么办(怎么避免)?

a减少含有反式脂肪酸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以及含有氢化植物油(包括代可可脂、人造奶油、起酥油、植物奶油、人造酥油、植脂末、棕榈油)的食品;

b购买食物时注意标签上是否标注有反式脂肪酸;

c选用亚油酸(二烯酸,n-6,Omega-6)含量低的食用油炒菜;

d使用植物油炒菜时,降低温度,缩短炒菜时间;

e避免煎炸食物,确需煎炸的尽可能选择动物性油脂。

食用油的制作工艺

常见的植物油制作工艺有:浸出和压榨两种

浸出

浸出法是利用油脂和有机溶剂相互溶解的性质,将油料破碎压成胚片或者膨化后,用有机溶剂(一般是正己烷,沸点68.7℃)和油料胚片在浸出器内接触,将油脂萃取溶解出来。然后通过加热汽提(工艺中所需温度在℃-℃,约30-40min)的方法,脱除油脂中溶剂。该方法可以将油料残渣中的残油降低至1%率以内。以大豆为例,浸出法比压榨法的出油率要高50%。国内80%以上的油脂采用浸出法。

直接浸出也称“一次浸出”。它是将油料经预处理后直接进行浸出的制油工艺过程。此工艺适合于含油量较低的油料,如大豆。

预榨浸出油料经预榨取出部分油脂,再将含油较高的饼进行浸出的工艺过程。此工艺适用于含油量较高的油料,如花生。

压榨

压榨是指使用机械压榨方式从油料中榨油,根据压榨前物料是否进行热处理,压榨可分为热榨和冷榨。

冷榨是原料不经过烘炒或者蒸制(需要烘干,烘干温度多为60℃)直接将原料投入榨油机挤压出油,这种方法油品颜色相对比较浅,色彩更加明亮,但出油率低,而且油料味道不浓厚。(油籽--整籽冷压榨(65℃)--过滤--冷榨油脂);

热榨是把油料作物在压榨前经过烘干(烘干温度℃),目的是降低原料水分,增加油脂分子的活跃性和流动性,从而提高出油率,保证油质味道的香浓。但可能会破坏油品的化学组织成分,导致油的颜色更深,更黑。(油籽--炒籽(℃以上)--压榨(升温至℃-℃)--过滤--香味油脂)。

含油量较高的植物油(如花生和菜籽等),通常采用先压榨后浸出的工艺制油。在生产风味油脂,如浓香花生油、芝麻油等时,为了保留油脂一定的浓香味,采取压榨法(通过压榨前的高温蒸炒才能出香味),而不采取浸出法。但压榨后的“油饼”内存留着的油脂,还得用浸出法充分地抽提出来,再加工成成品油。一些专门从事大批量非风味油生产的大型企业,它可以只用浸出法,也可以在用浸出法之前,先有个“预榨”过程,即用压榨法从大量油料中榨出一部分油脂,再用浸出法从“油饼”中抽提出其余的油脂。

无论是浸出还是压榨工艺获取的油均为毛油,毛油需要进一步加工(即精炼),去除杂质,才能成为可以食用的成品油。从毛油到成品油的加工过程,一般有脱胶、中和、脱色、蒸馏脱臭。常规浸提-精炼工艺(大豆油、菜籽油和花生油等)生产的食用油中含有少量的反式脂肪酸。主要原因可能是在加工过程中,普遍利用正己烷等有机溶剂高温浸提,在精炼过程中又存在高温、高真空的处理,使食用油中生成反式脂肪酸。

精炼程度对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有很大影响,全精炼植物油反式脂肪酸含量明显增加,国内调和油标准不超过2%。欧洲标准2%,美国5%,这个方面我国的标准也是前列的。冷榨、冷炼(核桃油和杏仁油)的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较少。

食用油的选择

a正常人各种油应搭配使用,也可搭配动物油,针对高血脂人群应多食用含有丰富油酸(n-9)、三烯酸(n-3)、α亚麻酸的食用油,减少亚油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b选用冷榨、冷炼的植物油;热榨和浸出工艺均有高温环节,会产生少量反式脂肪酸,食用油厂家在标签中标注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购买时注意标签中的描述;

c亚油酸(n-6)有营养价值,在炒菜过程中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需要使用方法正确并控制用量;油酸(n-9)较为稳定,加热也不容易发生氧化变性;三烯酸(n-3)、α亚麻酸对高血脂人群较为有益;

d植物油容易氧化,在使用量比较小时,宜选择小容量规格,避免选择5L装。

亚麻籽油有较多的n-3类脂肪酸和较少的n-6类和n-9类脂肪酸,可作为补充n-3类脂肪酸的来源;

橄榄油有较多较稳定的n-9类脂肪酸(油酸)和较少的n-6类脂肪酸,几乎没有n-3类脂肪酸;

葵花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等均有较多的n-6类脂肪酸,较少的n-9类脂肪酸,几乎没有n-3类脂肪酸;

花生油主要成分有n-9类脂肪酸、n-6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几乎没有n-3类脂肪酸;

食用油的使用和储存

我国推荐成年人每日摄入的油量标准是25-30克,约28-33mL。每种油的烟点都不同。烹煮时长时间温度超过烟点,油就开始冒烟变质,产生有*甚至致癌的物质。这些易变的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n-6),在高温加热的过程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致癌物。正确是使用油脂符合健康科学的的生活方式。

冷拌

目前加工工艺的提升,大多植物油脂可以直接冷拌,在选购时候注意看说明书,例如:橄榄油、花生油、亚麻籽油等均可用于低温烹调或凉拌。这样使用即可补充所需油脂营养,也不破坏油脂成分。

蒸炖煮

这样的烹饪方式有了水的加入,避免了温度过高而引起的油脂成分变化,也能最大限度的保留食材的营养。

热炒

日常炒菜温度一般在℃左右,应挑选烟点大于该数值的为宜,花生油烟点℃,可以用来炒菜,但也需注意炒菜时间,越短越好,避免亚油酸转换成反式脂肪酸及产生致癌物质;初榨橄榄油烟点在-℃,也可用于炒菜,且其富含油酸,亚油酸含量很低,不易转换成反式脂肪酸。

煎炸

选择烟点更高、稳定性更高的油类,建议选择饱和脂肪酸类,动物性油脂或者*油,血脂高的人不食用或少食用煎炸类食物。

储存

植物油与空气、阳光、水以及高温条件等会加速其酸败氧化的进程,特别是橄榄油、亚麻籽油。因此,植物油最佳的储存条件就是低温、密封、干燥、避光——使用完后,盖子盖紧、将油瓶放在柜子中,柜门关上。油瓶开封后应尽快用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