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油教授从米糠中提炼出稻米油,为我国减 [复制链接]

1#
患了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www.xftobacco.com/m/

在武汉轻工大学的中国油脂博物馆内,有4粒芝麻大小的黑色颗粒置于放大镜下供人们参观。这是汉代碳化稻米,也是这个全国唯一油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中国油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何是稻米?稻米和食用油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中国油脂博物馆的总设计师、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有一项研究成果:从稻米中提炼食用油。

这位被称作“油教授”的学者,从事油脂研究40多年,四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他经过20多年研究突破稻米油加工的关键技术,为国产食用油“加油”。

65岁的何东平一年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往返于全国各地的油脂厂考察。他说,倒计时的退休时限仿佛一只无形的手推着他,“为了油脂事业,还有很多事要做”。

将米糠存放时间

从7天延长至两个月

全国唯一油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汉代碳化稻米。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摄

中国是世界上对油料作物种植、使用和从油料种子制取食用油脂最早的国家之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我国才开始以推广米糠和玉米胚芽榨油为代表的油脂增产工作。

因富含谷维素和谷甾醇,品质和营养价值更高的稻米油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三大营养健康油之一。

“稻米加工时会产生大量米糠,从米糠中制取的这种稻米油也叫米糠油。”何东平说,在我国绝大部分米糠此前都被作为猪饲料使用。由于技术制约,我国米糠的利用率一直不高。而何东平主持的稻米油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攻克了这个难题。

何东平向长江日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从理论上讲,我国每年稻谷产量约两亿吨,可产生米糠约万吨,如果推广使用稻米油加工技术,全年可生产稻米油.5万吨,这个数字相当于万吨大豆的出油量。

而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年全国大豆产量万吨、同期进口大豆万吨,稻米油加工技术推广后,相当于为我国减少1/7的大豆进口量。

何东平介绍,由于米糠加工分散、保质期短、极易酸败,造成米糠油品质差、精炼难,这也就制约了稻米油产业的发展。要攻克这一难题,关键在延长米糠的保质期。

何东平和他的创新团队利用保鲜技术,将米糠的存放时间从以往的7天延长至两个月,同时又提升了稻米油的谷维素和谷甾醇含量,使稻米油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得以提高。

20余年攻关终突破

要让人们吃油更放心

何东平教授在中国油脂博物馆讲解各种馆藏。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摄

出生于江汉平原的何东平,成长在“鱼米之乡”,但之前并不知道米糠可以榨油。

年,恢复高考那年,正在汉川农村下放的何东平成为第一届高考生,他考入郑州工学院(现为河南工业大学)粮油工程系油脂工程专业。

新生入学第一课,系主任陈文麟讲授何为油脂。何东平从陈教授两个小时的演讲里记住了一句话——油脂事业,大有可为。

这对有缘的师徒,日后共事40余年,并共同出版《中国制油史》。

3年后,23岁的何东平进入上海松江一家油脂厂实习。进厂第一天,他就被一个陈列柜上的两壶油所吸引。其中一壶是产自日本的稻米油,当时,日本的米糠炼油技术位居世界前列。何东平回忆,他看完一系列的技术参数后“倒吸了一口气”:“这是怎么做到的?”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突破稻米油加工的关键技术被提上日程。

何东平和他的创新团队开始实验攻坚。为了解决米糠的保质期和营养保留的问题,需要对其脱酸、脱色、脱蜡、脱脂等共六项指标进行测试,而每个指标中又有数十个细分项目。每一次环境和单个参数的调整,都会影响其他数值。何东平带领团队日夜泡在实验室记录和分析数据。

年,食用油生产企业益海嘉里在黑龙江佳木斯建了稻米油加工厂,何东平团队开始校企联手攻关,走过无数弯路,做了上千次试验,很多时候都无功而返。

年4月26日,在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暨科技创新推进大会上,何东平教授的稻米油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益海嘉里(武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的新园区在今年2月进入调试阶段,投产后可实现稻米油压榨年加工量18万吨,稻米油精炼年加工量6万吨。

据统计,何东平团队的稻米油加工技术已推广到湖北、黑龙江、河南、安徽、浙江等数十家企业,其中益海嘉里(哈尔滨)等9家企业近三年累计销售过百亿元,新增产值15.89亿元,新增利润1.07亿元。

“以前稻米油的炼制技术只有日本有,现在我们也拥有了同样的技术。”益海嘉里相关负责人说,如今中国的稻米油也出口到了日本,还在日本夺得“国际稻米油品质大奖”。

(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