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猪价连续下挫,万科却进军养猪,猪到底是行 [复制链接]

1#

来源:丫丫港股圈

5月11日,猪肉股票集体回调。截至收盘,正邦科技领跌,跌幅为6.35%;傲农生物下跌6.05%、牧原股份下跌5.43%,天邦股份、金新农、新希望等跌幅逾4%。

从消息面上看,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5月11日14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41.45元/公斤,比上周六下降2%。从周指数来看,年5月1日―5月9日,全国猪肉批发价格环比下跌1.7%至43.9元/公斤,连续下降11周。

但在猪价连续回落的同时,人们注意到万科这时候开始养猪了。万科一个招聘广告引起了热议。

万科于年3月正式成立食品事业部。食品事业部在业务开展初期将布局生猪养殖,目前猪场招聘岗位包括聚落化猪场总经理、驻场开发报建专员、兽医等。

万科给大家的形象一直都是比较稳健,不会去做一些风险较大的事情,对“活下去”十分谨慎和执着。

但是万科此番跨界养猪,实在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因为受到非瘟的影响,猪价暴涨,大家也能理解很多企业想插一脚。在职位详情里,万科要求猪场总经理“参与25万出栏生猪聚落规划”。一出手就是25万头,看来万科是认真的。

但是也有网友表示,按照猪养育周期,就算直接买仔猪养育,等到万科猪上市,估计价格已经下来了,只能喝汤了。

万科到底为什么养猪?

在我看来有几个原因。

1、协同城市生活服务

正如万科招聘广告里所说的,年万科将集团战略升级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年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年年初新冠疫情给万科客户购置食品带来的不便。

万科通过转型生活服务商,完善住宅规划和服务,保持高的利润率以及把握住线下的流量入口。猪肉在国内是生活刚需,通过旗下的万科物业和万纬物流,可以支撑起对万科客户的服务。其建立的物流供应链已经涉足国内47个城市,拥有个仓储项目、仓储规模超过万平方米,冷链物流园有25个。

自身有流量并扩大客户服务,有利于完善公司城市生活服务战略。若城市服务战略做起来的话,再造一个万科也许不是梦。

2、为了便宜的钱和地

由于*策的压制,现在地产公司拿钱也不容易,拿地也不容易,其实挺发愁。地产圈多元化在为了活下来的同时也顺便因此拿点补贴和便宜贷款、地块,比如恒大造新能源车。

缺钱?

在年9月份的时候,国家为了让更多养殖户养猪,抑制猪价上涨,发布了一系列的补贴*策。对年底前新建、改扩建种猪场、规模猪场(户),禁养区内规模养猪场(户)异地重建等给予一次性补贴。

新建圈舍每平米补贴40元,沼气池每立方米补贴元,引进良种母猪每头补贴~元,贷款贴息50%。

生猪养殖规模头以上的,补贴80万;生猪养殖规模到头的,补贴60万;生猪养殖规模到头的,补贴40万;生猪养殖规模到头的,补贴20万。

标准化养殖项目主要针对在生猪主产区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适度规模生猪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扩建,在扩建时可以申请补贴。

对农户饲喂的能繁母猪实施补贴,其补贴标准为每头补贴50元。

对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每头给予80元补贴,由中央和地方财*分担。

缺地?

为稳定生猪生产切实提供用地保障,做到应保尽保。

生猪养殖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作为养殖用途不需耕地占补平衡。

生猪养殖圈舍、场区内通道及绿化隔离带等生产设施用地,根据养殖规模确定用地规模;增加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取消15亩上限规定。

鼓励利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安排生猪养殖生产。

进一步简化用地手续。生猪养殖设施用地可由养殖场(户)与乡镇*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协商并签订用地协议方式即可获得用地。

3、养猪确实赚钱,顺应天时

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牧原股份年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51.04%;实现归母净利润61.14亿元,同比增长.37%。

一年多的时间,牧原股价翻了数倍,目前市值亿,而万科亿,几乎不差多少。

猪肉这两年的火热要从非瘟说起。

3.1非瘟引起大量供给缺口

年8月3日,我国确诊发生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到年1月初全国共报告发生了起非洲猪瘟疫情,共扑杀万头染疫生猪。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猪肉产量万吨,比上年下降21.3%;年末生猪存栏31,万头,同比下降27.5%;生猪出栏54,万头,同比下降21.6%。猪肉市场供给偏紧、价格涨幅较大,带动畜禽产品价格总体走强。

10月份以后,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生猪稳产保供*策措施密集出台、落地,养殖场户增养补栏信心增强,全国生猪生产企稳回升,市场预期趋于稳定,猪肉价格有所回落,保持高位运行。

什么时候猪肉供给会恢复正常水平呢?也就是说什么时候价格会完全回落呢?

我们可以从能繁母猪的数量变化去推算。年9月能繁母猪数量见底,从能繁配种到肥猪出栏,大概要10个月。也就是在今年8月份之前,整个供给都会呈现偏紧的状态。但这只是供给拐点。

由于后备母猪成长为能繁母猪还需要4个月,如果等其为市场供应肥猪的周期就是14个月。也就是说到明年初整体繁育速度能够加快。

所以要恢复到原先正常供给水平,至少要等明年。

而根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9)》显示,甚至更加悲观。受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展望初期处于生产恢复阶段,预计年猪肉产量将下降,2年恢复增加到—年的正常水平,之后呈稳定增长趋势,预计9年猪肉产量达到万吨。

所以整体猪价今年都不容易下来,大概率继续维持相比年的高位。

至于猪价最近的持续回落,主要原因还是需求端的变化。四五月份本就是生猪消费淡季,进入夏季后,消费者对于肉制品的消费热情也会较弱,加上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企业、学校复工复学进度缓慢,消费市场难获提升。从整体上看,供给缺口依旧无法短时间填补,下游一恢复正常,价格又要上来。

3.2非瘟和*策变相供给侧改革

当前非瘟还是一个无解的存在,疫情看似影响变小,但实际上是因为现在猪的绝对存栏量太低,养殖密度下降严重,等密度稍微恢复,疫情还会反复。

小的养殖户不敢养或不敢多养,上产能的还是大企业。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中小养殖户、散户退出,对规模化、标准化、生物安全防护较好的养殖企业也是机遇,大型养殖企业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以填补退出养殖户的市场空间。截止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CR5、CR10、CR15、CR20分别为7.64%、9.40%、10.46%和11.16%。整个生猪养殖市场较为分散。

*策层面极力推进产业集中,生猪养殖帮扶*策有明显的规模场偏向。例如“取消生猪生产附属设施用地15亩上限”、“年以生猪规模化养殖场为重点,择优选择个生猪存栏量10万头以上的非畜牧大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加上一些环保*策压力,将促进生猪养殖行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国内养猪业也正在从传统的低水平、散养为主的模式,转轨到集约化、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上来,并且呈现加速转变的趋势。

另外要推出的猪肉期货也是利好大企业,小农户将加速淘汰。猪价的波动本身就是对大企业有利,对小农户不利。生猪期货的推出,大企业更有实力套期保值,控制成本,降低周期影响。而小农户不具备期货套保的知识(学习成本较高)。

在规模化的进程下,以及近两年的猪价景气度整体要大大高于前几年,万科直接踏进规模化专业化养殖,是很容易站稳脚跟的。

综上,预测猪肉价格今年还有机会走高,规模化趋势还在继续,猪肉风大概率未走完,那是不是应该趁股价回调上车呢?

养猪黑马

最近正好看到天康生物,具备黑马之姿,与大家探讨一下。

公司于年通过发行股份吸收合并天康控股,开始正式进入养殖业务。

天康生物在4月底发布了年年报以及年一季报,增长非常快速。年营收74.8亿元,增长41.78%,净利润6.4亿元,增长.43%。在这基础上,今年1季度营收增长64.63%,净利润增长1,.82%。不得不说这业绩增长力十分强劲。

另外在公司年报还给出了未来4年的规划指引:

1、饲料业务:到3年,饲料年产销万吨,销售收入90亿。年为万吨。

2、食品养殖业务:到3年,基础母猪存栏20-25万头,年出栏万头,生猪屠宰万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年生猪出栏为84万头。

3、生物制药业务:到3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成为国内动保行业领*企业(全国前3名),国际动保行业优秀企业(全球前10名)。年为5.5亿。

4、蛋白油脂业务:到3年,实现棉籽加工万吨,收入25亿。棉粕做到业内第一品牌。年为8亿。

5、玉米贮销业务:到3年,实现玉米贮销万吨,收入65亿元。年为12.5亿。

简单合计一下,即到3年末,整体实现年销售收入亿元。四年期年化复合成长41.5%。

其中未来主要业务生猪出栏47.8%年化增长,生物制药38%年化增长。

年公司的经营计划和主要经营目标:饲料产销量万吨,动物疫苗16亿毫升(头份)、生猪出栏万头、植物蛋白原料加工量42万吨、玉米收储量万吨;营业收入.64亿元。

目标可信度

看到这样的规划,长期高增长,确实是有点激动,但是做投资需要理性。首先还是要怀疑一下。是不是在吹牛?可行性如何?

1、股东情况

先看看公司背景,第一大股东是*生产建设兵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持股26.58%。

国企背景,不是什么小鱼小虾,瞎搞资本运作的可能性就低的多。加上大股东里有社保基金增持,从资质上来看,假大空的可能性较低。

2、可行性分析

养殖业务是公司未来的看点和支柱业务,并且披露的信息最多,我们以养殖业务为例,看看目标的可行性。

作为未来的支柱业务,年-年,公司年出栏生猪22.3万头、30.9万头、48.9万头、64.7万头和84.3万头,年复合增速高达39.5%。从过去增长情况看,速度并不慢。

根据方正证券数据,公司当前能繁母猪为8万头,预计年底将达到12万头,后备母猪6-7万头,种猪储备充足。母猪一般一年产2胎,好的话产3胎。一胎通常10只以上。故今年万头生猪出栏目标问题不大。

目前公司的生猪养殖主要布局在*、河南和甘肃三地,*地区万头产能已建成,河南也拥有70万头产能,并继续在河南以及甘肃完善形成各万头的产能建设。此外计划在*、甘肃、河南之外再布局万头生猪产能,优选靠近销区、土地资源充裕的区域。

至此3年万头生猪出栏全在规划之中,属于能力范围内。从可推算的生猪养殖版块来看,公司不仅没有夸大其词,而且还有踏实进取之感。

天康生物竞争力

既然公司目标规划可信度高,那我们就可以认真看下这公司有何亮点。

1、全产业链布局,生产成本低

目前公司实现了现代畜牧业畜禽良种繁育-饲料与饲养管理-动物药品及疫病防治-畜产品加工销售4个关键环节的完整闭合,形成动物疫苗、饲料及饲用植物蛋白、种猪繁育、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及肉制品销售的全产业链架构。

受益于公司完整的生猪产业链,在生猪养殖业务中可进行各环节协同发展。饲料是自己的,疫苗是自己的,成本不低也难。根据方正证券的报告,天康生物的成本优势在行业中,和牧原也相差无几,头均利润也在行业前列。

2、防疫能力强

首先是公司的地利,目前公司主要产能在于*。*地广人稀,养殖密度很小,公司防疫压力小,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不利于病*传播;天生的防疫优势,也能降低防疫成本(*饲料成本也低)

其次是人和。天康自身就是高端生物疫苗企业,生产高端普通猪瘟疫苗,又即将投产P3实验室,未来FW疫苗出来也大概率是生产厂家。

公司是农业部在*唯一的兽用生物制品定点生产企业,是全国八家口蹄疫疫苗定点生产企业之一,是农业部指定的猪瘟疫苗、猪蓝耳病疫苗、小反刍兽疫疫苗的定点生产企业,目前公司已进入全国兽用生物制品企业10强。

在对病*的理解和防疫工作上,公司强大的生物防预技术和能力是不容质疑的,在全行业这些条件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天康一家具备。所以就算是甘肃和河南新布局的厂,整体防疫能力大概率也要高于其他企业。

估值

顺应天时,加上地利人和,还有行业领先的成本优势,进可攻退可守。

如果出了非瘟疫苗,公司疫苗受益上行。猪价下行,但有成本优势,不慌。

如果没有非瘟疫苗,整体稳步提升。

而公司整体估值上也不贵。

生猪版块,规划保底是万头,一季度头均利润元,如果后续利润下滑,保守一点全年平均按0元算,利润是22.5亿。给个5倍PE不算多吧,估值.5亿。

疫苗版块,预计年动保业务贡献净利润2亿。对标生物股份(亿,年万得一致预测4.7亿利润,年2.2亿,年7.5亿)和中牧股份(亿市值,年万得一致预测4.11亿利润,年2.6亿、年4.2亿),一个60几倍一个30几倍,保守就给个20倍PE,则公司疫苗板块估值为40亿。

其他板块,饲料+植物蛋白+玉米收储,年预计利润保守估计加起来4亿利润,保守估值40亿。

整体保守估值.5亿。目前公司市值亿。

结语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美国史密斯菲尔德、泰森等多家肉类加工厂因新冠病*接连关闭,食品供应链面临断裂。世界最大鸡肉和牛肉供应国巴西及加拿大也步美国后尘,巴西的全球最大鸡肉和牛肉出口商JBSSA,以及加拿大多家肉类工厂过去一周因有工人确诊而被迫暂时关闭。

下游关门导致上游养殖场“猪满为患”,大量错过出栏期的生猪将面临安乐死的“命运”,就像倒掉不要的牛奶。

美国、巴西、加拿大这三个国家为全球市场供应约65%的肉类,随着有越来越多厂房因冠病而关闭,引发市场对全球肉类供应不足的担忧。

今年的猪价未必一帆风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