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牛少财经周末聊一聊油茅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1#

来源:爱股票

年9月24日,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龙鱼”)发布公告,发行新股逾5.42亿股,发行价为25.70元/股,募集合计为.7亿元,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为10%,发行总市值近亿人民币。

年10月15日,金龙鱼正式登陆创业板,成为创业板史上最大IPO。

根据本周的收盘数据来看,宁德时代位列市值第一,迈瑞医疗是第二,金龙鱼当前的市值超亿元,位居第三。

从当初金龙鱼的招股书来看,除了千亿规模的营收让人咋舌,其业绩并不亮眼。以年度为例,当年营收超过亿人民币,但净利润率只有3.3%不到。

金龙鱼上市之后,股价一路走高,今年1月上旬最高曾到达了.5元的顶峰,巅峰市值超过亿元。

但之后股价,便一路狂泻,在二月、三月进行所谓的“抄底”的投资者,可谓苦不堪言。在四月中旬,一度跌破70元,形成了腰斩之势。

除了巨大的规模和垄断势力,金龙鱼是不是真的没有长期投资价值?今天就让我们一期来看一看其外衣下的真实面目。

金龙鱼虽然在我国创业板上市,但其实控人是“丰益国际”,持股超过90%;所以可以说金龙鱼算是一家外资完全控股企业。

丰益国际(SGX:F34)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根据新加坡交易所的数据来看,在10月14日的收盘价格为4.75新加坡元,市值约为亿新加坡元,约合亿人民币。

通过股权穿透,我们能看到“金龙鱼”,由新加坡上市公司丰益国际(SGX:F34)完全控股。而丰益国际,则由美国粮商ADM和东南亚的郭氏集团掌控。

郭氏集团(KuokGroup),由马来西亚的首富-郭鹤年家族掌控。郭鹤年(RobertKuok),老人家今年97了,祖籍福建。

郭氏号称“酒店大王”,”亚洲糖王“”,家族的资产大部分都在香港,包括大量的香港豪宅、商场、酒店、办公室,以及南华早报集团、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等。

在大陆,除了益海嘉里,郭家还拥有北京国贸等资产。郭氏集团在东南亚耕耘已久,除了垄断了东南亚的糖,还控制了东南亚的棕榈油产业。

丰益国际的个人大股东,还有郭孔丰(KhoonHongKuok),作为自然人,是丰益国际的第三大股东。他是郭鹤年侄子,却握有益海嘉里的实权。现在的身份是丰益国际董事长,益海嘉里董事长。

丰益国际的第二大股东:ADM公司,全称是美国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ArcherDanielsMidlandCompany)。

在传统国际四大粮商之一,ADM便是ABCD里面的“A”。国际四大粮商的影响力相当大,它们垄断了全球粮食贸易的八成以上。

ADM创建于年,是全球最大油料、玉米、小麦、可可等农产品加工厂商,其生产多种农作物加工产品,在全球的食品、饮料、营养保健、工业及畜牧饲料市场上有强大影响力。

ADM也是蛋白质、植物油、玉米甜味剂、面粉、生质柴油、乙醇、食品加工、饲料原料领导厂商。给人最大的感触就是,达到了粮食产业链全覆盖,很NB。

文章开头我们提过,金龙鱼全称是“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其实是由益海和嘉里两家集团合并而成。之前,顺丰还收购了一个嘉里物流,就和嘉里集团有关联。

益海、嘉里

ADM在建立ADM亚太有限公司(香港)。年,郭孔丰联合ADM成立丰益控股。起初,在年,丰益控股与中粮集团、丰益控股合资在中国建立张家港东海粮油。

直到年,丰益控股与ADM合资组建益海集团。这时开始,益海逐渐活跃在内地的粮油市场。

丰益控股和ADM掌控的益海集团,切入的是产业链的中游——压榨环节。丰益控股成立之初,在东南亚,一直从事棕榈油贸易,后来逐步打通了种植、生产、贸易、物流等环节。

年的大豆危机,国际四大粮商大举进入中国,兼并收购。国内现在多数大豆加工企业有外资背景,内资大豆油脂企业实力还是薄弱。期间,益海集团开始低成本参股收购,除了拥有大量油脂工厂、公司,还先后控制了“口福”“鲁花”等品牌。

“嘉里”直接诞生于郭氏集团的旗下,聚焦的多是产业链的下游。郭氏集团在年成立嘉里控股,之后成立嘉里粮油(中国)。

……

这中间还有个刺激的桥段,也算是中资企业、国资企业血的教训。

20世纪80年代末,嘉里集团和中粮集团合资成立了南海投资公司,嘉里占股51%,中粮占股49%。

南海投资持股81.25%,控股耀合发展;另外中粮直接持有18.75%耀合发展股份。

年,耀合发展受让了中粮拥有的“南海油脂”80%股份。紧接着在年,“南海油脂”推出“金龙鱼”品牌,到了年金龙鱼市占率已经达到28.67%。

从上面看,似乎金龙鱼就是中粮的品牌啊。其实,早在年,中粮集团就被踢出局了。

上述大家看的眼花缭乱的股权安排,都是策略,使得中粮虽然间接拥有“南海油脂”46.85%股权,是第一大股东。

但嘉里却直接控制了南海国际,进而拥有了“南海油脂”的决策权,同时将“金龙鱼”商标划归到了郭氏集团名下。

之后,嘉里粮油在大陆的投资开始遍地开花。年,南海油脂成为嘉里粮油的全资子公司。

……

年,中粮自建品牌“福临门”,算是吃一堑长一智。年,中粮把手里南海油脂的股份出售,还亏损了万港元。

不得不说,中粮集团的资本操作水平,在国际大厂嘉里的面前,显得就是个小学生。那个年代,很多稚嫩的中国企业,都遭遇了国际资本的PUA。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类似借助中资企业打开立足之地、随后马上踢开的戏码屡见不鲜。外资的喋血历史还在饮料、机械、电器等不同行业上演。

以可乐为例,时至今日,中国本土的可乐饮料品牌基本销声匿迹,而中粮早已沦落为可口可乐的灌装厂。北京有个北冰洋,不知道读者们喝过没有,其发展前景也不甚光明。

外资的野心和布局

郭氏早已布局东南亚油棕种植,并占据了中国棕榈油八成的份额。通过嘉里下游和益海中游的双线布局,又能实现助力郭氏集团在上游的扩张。

因为上游的优势,得以参股众多中国粮油公司,包括中粮系,最大限度攫取中国食用油行业增长的利润。这种上下游的国际布局,使得郭氏集团获利匪浅。

虽然金龙鱼的业务量巨大,但通过集团内部的贸易安排,使得中国终端市场的利润率在4%以下,其海外种植业的利润率达到20%以上。这种利润的转移,在跨国公司的操作中,早已司空见惯。

郭氏集团和ADM联手打造丰益国际平台,经过资本运作,ADM对金龙鱼的直接股权,被转换成了间接持股,益海嘉里的外资身份开始淡化,减少了其在中国大陆扩张的阻力,更有利于实现了旗下粮油资产的整体上市。

早在年,丰益国际就曾试图推动“益海嘉里”在华上市,以谋求本土化待遇。年10月15日,金龙鱼登陆创业板,丰益国际终于如愿以偿。

中国粮食安全

粮食是一种特殊的农产品,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商品属性、金融属性、能源属性以及政治和外交属性等多重属性。

当粮食金融化,与疫情、干旱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不断冲击粮食市场时,就会导致全球性粮食危机频繁发生,粮食价格暴涨。

年席卷全球的粮食危机中,国际市场粮价年平均波动幅度超过40%,导致30多个国家出现粮荒甚至引发社会动荡,8亿多人在饥饿线上挣扎。

作为中国人,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粮食够不够吃”的问题,我国的主粮完全够吃,稻谷和小麦库存均能满足1年以上的消费需求。

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谷物自给率超过95%,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自给率超过了%。

保证我国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先生居功至为,其刚刚离世,卓越功勋举世皆知,无须我这种晚辈置喙。

我国进口的粮食品种主要是饲料粮和大豆。玉米是三大主粮之一,也是主要的饲料粮之一。年我国进口玉米.3万吨,同比增36.0%;与此同时,大麦、高粱、玉米酒糟(DDGS)和木薯等玉米替代品进口均有所下降。

大豆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大豆进口量占农产品总进口量的70%多,是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的主要原料。

但主粮够吃,并不代表粮食绝对安全,拥有全球粮食商业的控制权,才能真正保障粮食安全。

对于一些小国而言,粮食供给是市场化的,这就是把粮食安全交到了资本家手里,自己成为了别人的钱袋子。

我们作为大国,需要将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么,粮食安全如何实现?

一是从国内供给的角度来讲:生产上,关键在于稳面积、提高单产。

稳定面积,靠的是严格保护耕地。18亿亩,是耕地红线。15.46亿亩,是永久基本农田数量。10.58亿亩,是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提高单产的关键是农业科技化。纵观农业先进的美利坚、德意志,从种子、化肥、农药,到农业机械,无一不是科技驱动,早已摆脱了“锄禾日当午”的人力依赖。我国农业粮食领域,亟需类似于中车这种大国企为国守土。

二是从国际博弈的角度来讲:要打造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农业国际平台,全面覆盖从粮种研发到田间地头再到百姓餐桌的全产业链。

这个事情,其实高层早已经谋划并已经开始实施。从中国化工收购瑞士先正达,到中国化工和中化的整合,我们得以一窥顶层设计的宏伟蓝图。巧合的是,拯救过中粮的宁高宁,现在正是中国化工和中化的执掌者。

粮食领域的竞争,并不总显而易见,但是也异常残酷。感谢总有人守护我们!

今天就聊这些,留言区见。看完文章的读者,记得回来翻翻留言。

(本文为爱股票社区牛少财经发表,内容为作者个人态度,不代表爱股票平台,特此声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