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网上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210304/8714315.html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是重点。
社旗县桥头镇全农供港蔬菜基地内,数百名工人忙碌其间,采摘分拣、装箱外运;方城县博望镇的*金梨陆续成熟,田间作业的果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南召县鸭河口库区国储林项目区的梯田里,十几种中药材散发出迷人的芬芳……金秋时节,行走在南阳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各类特色产业星罗棋布,一幅幅产业兴、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在做好稳产保供、扛稳“肉粮安天下”重任的同时,重抓特色产业发展,全力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为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我们全家靠着艾草,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员工王洪丽和丈夫**在公司已经干了四五年,俩人月收入加起来有一万余元,说起现在的生活,她也是难掩脸上的笑意。
一年来,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电商销售额突破万元,企业员工工资增长了22%。在药益宝等艾草企业的引领下,卧龙区七里园乡达士营村发展规模以上企业7家,仅电商年产值就接近3亿元,吸纳周边多名群众就业,人均年收入4万元左右。
“美丽产业”催生“美丽经济”。与艾草产业一样,我市月季产业同样生机勃勃。南阳月季博览园作为全国最大的月季种苗繁育企业,月季种植品种已超过种,年产各类月季苗万株以上。当前,我市拥有月季花卉企业家,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年出圃苗木15亿余株。月季种苗供应量居全国首位,占国内市场的80%,占全国出口总量的70%以上。
桐柏县茶产业、南召县玉兰产业、西峡县香菇产业、社旗县蔬菜产业……近年来,我市以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巩固壮大粮食、畜牧、油料、蔬菜四大产业的基础上,重抓“花、药、果、菌、茶”五大特色产业,先后建成个“一村一品”村、19个专业乡镇、12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一批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全市“花、药、果、菌、茶”规模分别为58万亩、万亩、58万亩、5.1亿袋、23.9万亩,其中月季、玉兰、艾草、猕猴桃、香菇等生产规模均居全省第一。
产业集群聚势崛起
日前,在内乡县余关镇大花岭村,占地亩的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项目工地上,工程车辆来往穿梭,工人们紧张作业,到处是生产忙碌景象。该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可达70亿元,实现年利润20多亿元。此项目将一举确立内乡县成为全国第一生猪养殖屠宰大县的龙头地位。
肉食产业是我市乡村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以“全国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牧原集团为龙头,先后招引了余家供应链企业在内乡县登记注册。
产业集群培育是发展壮大乡村经济的龙头性、关键性工程,我市加快推进“产加销”贯通、“农文旅”一体发展,紧抓“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重点培育肉食、粮油制品等“八大产业集群”,用好用活产业链“三长”制等工作机制,打造“接二连三、集群协同”的发展模式。
以想念食品为龙头的粮油制品产业集群,以曹氏百川、久友面粉、三源粮油等为支撑,镇平(小麦)、唐河(小麦)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聚焦加快专用面粉发展和油脂品牌培育。
以宛西制药为龙头的中药材产业集群,以“八大宛药”资源优势为依托,福森药业、国医仲景艾草、芝元堂药业为支撑,推进先进设备和工艺应用,重点发展传统中药制剂、特殊饮片及创新饮片。
…………
一个产业集群,就是一个活力源。我市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担当“链主”,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五新业态”,促进跨区域产业链融合,开拓乡村产业发展新空间。数据统计显示,我市“八大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可达亿元以上。
科技赋能产业兴旺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乡村产业发展的“牛鼻子”。
在南阳各地广袤的田野上,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围绕乡村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攻关,敢于摘取“皇冠上的明珠”;他们投身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科技特派员。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我市围绕产业发展、科技助农等,组建了13个市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选派名市级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覆盖全市个乡(镇),个行*村。截至目前,我市科技特派员共开展科技服务余次,服务农村合作组织余个,开展相关产业培训余场,培训群众万余人次。
人才兴,则产业兴;创新强,则产业强。
围绕“三茶”发展理念,桐柏县建立了刘仲华院士“三茶”统筹实践工作基地、谯仕彦院士生物科技产业园;借助小麦主产区的优势,引进许为钢院士团队,成立想念集团许为钢院士工作站;由李德发、谯仕彦院士领衔,与牧原集团合作共建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自去年以来,我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聚焦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卡脖子”环节,充分利用京宛合作、豫沪合作平台,加强与中国农大、北京农林科学院等大院大所的交流合作,建立重点产业链“知名院士加持、大院大所加盟、科创团队加力”的科技支撑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深度融合。目前,全市院士工作站总数达到6家,省重点实验室4家、市级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0余家,不断壮大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厚植发展优势。
产业花开百姓富,美丽乡村处处景。当下,在全市乡村听到最多的是“发展”话题,看到最多的是“实干”场景,产业兴旺正“领航”乡村振兴,“强富美”的乡村愿景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