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水中轻、重颗粒同时分离技术
项目2: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恶臭气体生物处理技术
项目3:水污染预警溯源技术及仪器
项目4:冷却塔的节水除雾防冻技术
项目5:水煤浆水冷壁废锅气化炉
项目6:非常规油气储层物性、含气性精确测量设备及CO2增产技术
项目7:基于催化剂和膜电极量产的高性能燃料电池电堆成套技术
项目一:水中轻、重颗粒同时分离技术
成果简介
废水、污水及海水处理中经常涉及同时分离泥沙等重质颗粒和漂浮物等轻质颗粒的问题,原油处理中也会涉及同时把水、泥沙和原油同时分离的问题。液固分离的主要方法是离心和过滤,液液分离也可借助离心。一般情况下,能靠离心分离解决,不采用过滤分离方式。这是因为采用过滤方式的系统复杂、运行阻力大,特别是处理细小颗粒时,返清洗频率高,明显降低生产率。
传统的离心分离技术一般情况下仅是靠颗粒和水的密度不同、产生的离心力不同,而将密度大于水的重质颗粒从水中分离出来。密度与水接近或密度小于水的轻质颗粒,只能依靠过滤方式分离。基于本项目研发成功的轻、重颗粒同时分离技术所制造的广谱密度颗粒分离器,充分利用了离心力场的特点,能将密度大于水和密度小于水的颗粒同时分离出来。不仅如此,同时还利用了旋风分离器减阻技术,使该颗粒分离器的压力损失明显小于水力漩流器等同类产品。另外,采取空间交错布置形式,使该广谱密度颗粒分离器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2应用说明
与传统离心分离技术(如水力漩流器)相比,在分离重质颗粒效率相当(如85%)的同时,还具有不低于50%分离轻质颗粒的能力。同时因利用了旋风分离器减阻杆减阻技术,该设备阻力比传统水力漩流器降低约30%、节电约30%。另外,采用双排高低错落布置形式,设备结构紧凑,处理能力每小时吨,设备最大外形尺寸仅为2×.45×.68米。
采用双排高低错落布置形式的设备
3效益分析
在石油、化工、食品、建材、海水净化等多行业都存在轻重颗粒同时分离的问题,即使采用了水力漩流器,因轻质颗粒难于去除,致使过滤分离环节压力很大,成为限制生产率提高的瓶颈。采用广谱密度颗粒分离器,即使还需要配合过滤环节以进一步提高细微颗粒的净化能力,过滤环节的清洗频率及流动阻力都将大大降低,因而降低功率消耗,提高处理能力。
4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或联合开发。
项目二: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恶臭气体生物处理技术
成果简介
近年来,挥发性有机物(VOCs)与恶臭气体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VOCs与恶臭气体的处理技术包括催化氧化、吸附、生物处理、低温等离子等。其中,废气生物处理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气中含有的烃类、硫化氢或氨等有*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水、二氧化碳、硫酸盐或硝酸盐等物质,从而实现废气净化的目的。废气生物处理技术在国外已经有50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历史,在美国、欧洲各国、日本和韩国均得到广泛应用。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废气生物处理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不同行业(尤其是污水处理行业)恶臭和VOCs气体处理。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表明:与其他技术相比,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效率高、投资运行费用低、工艺运行维护方便、二次污染小等突出优点,尤其适用于低浓度VOCs和恶臭气体处理。
本研究所是国内较早开展废气生物控制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多年来,针对废气生物处理技术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和开发,在新工艺开发(紫外光氧化+生物过滤)和反应器结构优化、新型填料开发、高效菌种筛选和培育、营养盐配方和填料层堵塞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并已成功应用于污水厂恶臭气体、喷涂废气和炼胶废气处理。目前,我们在该领域已获得省部级奖2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60余篇。
图生物过滤除臭装置(4m/h,用于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治理)
图2紫外-生物过滤装(m/h,用于喷涂有机废气治理)
2应用说明
该技术适用于涂料与喷漆、有机原料及合成材料、农药、染料、石油化工、炼焦、制药、鞋厂、印刷厂、造纸厂、加油站、养殖厂、污水处理厂﹑堆肥厂等的VOCs与恶臭气体的处理,还适用于建材市场、家具城、批发城等大型公共场所的室内VOCs处理。
可处理的挥发性有机物主要包括脂肪烃(低级脂肪烃(汽油)、氯乙烷、氯甲烷)、芳香烃(苯、甲苯、二甲苯、氯苯)、含氧有机物(醇、醚、酮、醛)、含氮有机物(胺)、含硫有机物(硫醇、硫醚)等。可处理的还原性无机化合物主要包括硫化氢、氨等。
目前本课题组成果已经在北京、江苏、广东、湖南、河北、河南等省市的废气治理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3效益分析
在处理低浓度的有机气体和臭气时,生物法的一次性投资是燃烧法的/3、吸附法的/8~/5、化学吸收法的/3左右;运行费用是燃烧法的/20、吸附法的/0、化学吸收法的/5。
4合作方式
可以承担各类有机废气和恶臭气体生物处理的检测与评价、技术开发、可行性研究、生物处理工艺的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行调试等服务,欢迎合作研究以及联合进行技术推广等。
项目三:水污染预警溯源技术及仪器
成果简介
我国水污染事故频发,以有机污染为主。现有技术不能迅速确定污染类型,因此事故发生后无法迅速采取恰当的应对,是产生重大经济和环境损失以及负面国际影响的主要原因。为维护水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生活和生产,需要一种能迅速确定污染类型的、环境友好的水体有机污染预警技术。
()水污染预警溯源技术
团队历经十七年探索研发出新型水环境监管技术——水污染水质指纹预警溯源技术,该技术是将刑侦中通过指纹比对查找嫌疑犯的思路创新性地引入到水污染排放识别中,建立起水质指纹识别技术。每种荧光物质均有其特有的三维荧光光谱。水中含有多种荧光物质,如油脂、腐殖酸、蛋白质、表面活性剂、维生素、酚类等芳香族化合物、农药残留物等。荧光光谱会随污染物种类和含量不同而变化,且具有与污染源一一对应的特点,被称为水质指纹。
废水的水质指纹与未受污染的水样的水纹有着显著差异,可以用来判断水体是否被污染;不同行业的排水水纹存在明显差异;同一行业不同企业的水纹往往也存在明显区别,故水质指纹可以用来判定污染排放源。针对不同污染源建立水质指纹数据库,以此作为污染排查的主要依据。目前已建成国内外最大的水质指纹数据库,包含3大类种污染源水纹,29个国家地区的个水体水纹和种化合物水纹。
(2)水污染预警溯源仪器
根据水污染预警溯源技术研制出新型水环境监管设备——水污染预警溯源仪根据不同场景应用需求,目前有台式、在线式及移动式系列。仪器功能特点:自动取样,自动测量,自动比对,自动保存数据;l具备污染预警,以及特有的污染溯源及污染留证功能;数据库设计人性化,可以自动添加新的水质指纹;水纹采集仪性能稳定,使用、维护简便;当仪器光源老化时,自动提示更换等。
仪器性能参数:
灵敏度高,信噪比达到;
20分钟内完成一次溯源任务,测量时间短,重现性好;
工作温度/湿度5-40℃,40-80%(不可有冷凝现象,40℃以上时湿度为70%以下);
不加任何试剂,取样量少,不产生二次污染;
连续24小时使用耗电仅数度,成本低。
图系列水污染预警溯源仪
2应用说明
水污染预警溯源技术及仪器自年起应用,目前已在苏州、深圳、北京、哈尔滨、运城等全国8个省市自治区建立项目,用于水源地、跨界(境)断面、工业园区、大流域、区域及城市水环境监管。经过0年的运行检验,预警溯源仪展示出稳定、高效的运行效果,多地项目在监管期间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并成功溯源,促进了污染的源头解决,为水环境监管提供了新模式。
图2预警溯源技术及仪器应用地图
3效益分析
根据近年查新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产品,而近几年相继出台的“水十条”、“河长制”等*策,使得污染预警和溯源的需求比较迫切,因此本仪器具有很大的推广空间。一方面,在经济效益上,一台预警溯源仪可同时监管0-20家企业,相比于常规设备点源监管可减少设备投资,此外预警溯源仪可精准到污染排放源,可大幅减少监管工作的人力等投入,及时发现污染促进源头解决,也可以节省污染治理费用;另一方面,在环境效益上,预警溯源技术在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将显著提高水环境管理水平,促进实现水环境靶向精准高效治理,从源头保障水环境安全,大幅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生态环境健康发展,促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4合作方式
产业化联合推广
项目四:冷却塔的节水除雾防冻技术
成果简介
为解决工业及民用湿式冷却塔水损失量大、对周边环境有水雾污染以及冻堵多发等问题,研制了环保节水型冷却塔。该节水型冷却塔可适用于炼油、化工、化肥、电力、冶金、纺织等行业循环水的冷却处理,以及机场、办公楼宇等建筑物中央空调系统的散热。
环保节水型冷却塔,是从冷却塔整体的节水节能考虑,通过引入空气预冷器对循环水进行非蒸发降温,实现了减少填料层处水分蒸发降温负荷,干段与湿段的降温负荷经过优化分配,并且与风机运行特性曲线相耦合匹配的一种节水型冷却塔。
该节水环保技术成熟,已经在中石油吉林石化等工程成功运行,并经过研究院检测,实际运行及检测结果表明:节水效果显著,环保性能良好,已具备广泛推广应用条件。
本技术不仅直接用于建新塔,还可以方便地用于现役老塔的改造,如吉林某石化项目,就是在老塔现有上部空间加装空气冷却器,而其他结构及配置等未改动而实现了老塔变新塔的技术改造。
2应用说明
环保节水型冷却塔,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节水新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优势主要在于:
()由于引入的空气冷却器承担了部分冷却负荷,减少填料段的蒸发冷却负荷,减少蒸发水损失以及相应的排污水损失,从而节水,特别是在北京及以北地区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2)塔出口处空气的含湿量和露点温度较常规湿式冷却塔大大降低,故可有效减少或消除塔出口水雾,减少其周边设施和设备的腐蚀,可有效延长设施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水雾的减少,使周边气候得以改善,有益于环保;
(3)可调式百叶窗,可根据季节气温调整开度,结合调控喷水阀门可消除严冬的冻堵及结冰等难题,延长冷却塔的使用寿命,节约冷却塔的维修费,同时消除了安全隐患,改善了工作环境;
(4)减少了污水排放量,节省相应的污水处理费或排污费。该节水环保技术成熟,已经在中石油吉林石化等多个工程成功运行。
新型塔及常规塔运行外观
新型塔(左侧)及常规塔(右侧)运行外观
3效益分析
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果表明:呈现良好的防结冰、降雾、节水效果,具有良好的综合经济性及环保效益。节水20%以上;除雾70%以上,改善气候、减缓周边装置因水雾的腐蚀、减少冬天周边地面等的结冰等;有效缓解或消除进风口的结冰冻堵问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省设备维修费;减少污水排放及节省用药20%以上,节省污水处理费或排污费等。第二代新技术节水35%以上,除雾防冻效果更好。
4合作方式
商谈
项目五:水煤浆水冷壁废锅气化炉
成果简介
煤气化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的核心技术,对缓解我国对外石油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水煤浆水冷壁废锅气化技术是由该大学联合山西某(集团)有限公司、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组成的“产学研制用”联盟联合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煤浆气化技术。
在水煤浆气化炉气化室创新性采用本质安全的垂直悬挂自然循环膜式水冷壁,替代传统昂贵易损的耐火绝热砖层,拓宽了气化炉许用原料,突破了水煤浆气化无法使用高灰熔点原料,单炉年运行时间提高23%;采用启动、工作双功能组合工艺烧嘴及其冷却技术,气化炉启动时间和燃料消耗降低90%,烧嘴寿命由60天延长至40天。
首次提出水冷壁气化室和辐射废锅一体化的气化炉结构、合成气与黑水共出口等关键部件的专利结构,解决了辐射废锅稳定传热与灰渣堵塞的矛盾,系统热效率提高.9个百分点。
水煤浆水冷壁废锅气化炉示范装置
2应用说明
截至年月,水煤浆水冷壁辐射废锅气化炉签订30台/套,应用范围涵盖甲醇、合成氨、煤制乙二醇、氢气等煤化工产业。获得朝鲜、韩国和南非等多个国家技术认可和应用意向,已出口至朝鲜。
该技术原料适用范围广,可以气化山西的高灰熔点煤、内蒙的褐煤、*的高碱渣煤等。该技术既可以应用于新建装置以及老装置的改造升级,应用推广前景广阔。
该气化炉节能降耗和环保综合性能优异,具有煤种适应性好、能量利用率高、污染排放少、运行成本低等特点。无论是煤化工新建项目,还是现有煤气化装置的气头改造,以及对水煤浆耐火砖气化炉的升级改造,该技术都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在煤化工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应用单位使用该气化炉可用率提高、产品产量增加,销售额增加;且应用单位可以采用本地低成本原料、无需更换昂贵的耐火砖、烧嘴更换频率降低、启动燃料消耗等费用降低,节省了运行费用支出。
社会效益。该气化炉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水煤浆水冷壁气化炉系列技术,打破了国外对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垄断,实现了煤气化装备和技术的国产化。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我国煤化工行业自主安全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提升了水煤浆气化整体技术水平,推动了我国煤气化装备技术进步和煤化工行业转型升级。且使用该气化炉,可以减少碳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高铬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
4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EPC、技术咨询
项目六:非常规油气储层物性、含气性精确测量设备及CO2增产技术
成果简介
初步预测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全球第一,页岩油可采资源量全球前五,加快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已成为页岩油气资源大国的共同目标。目前钻井现场缺乏页岩储层物性及含气性的精确测量设备,实验室岩石物性分析测试效率较低,CO2驱开采致密油藏效果有限,致密油藏采收率较低。为响应国家关于推动“能源技术革命”的号召,进一步实现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科技攻关的发展目标,加快非常规油气储层物性、含气性精确测量设备的研发及CO2驱提高采收率开发技术的优化升级刻不容缓。
本团队多年来主要围绕非常规能源资源(页岩油气、煤层气、超稠油、地热)开采技术和CO2地质封存与利用技术(CO2强化页岩油气开采、CO2增强型地热系统、CO2超稠油热采)所涉及到的热物理现象及相关的基础理论开展科学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等项目资助下,从实验和理论计算两方面揭示了流体在页岩等复杂纳米孔隙结构中的流动和迁移规律,并创新性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储层岩石渗透率测量仪、新型储层岩石孔隙度测量仪、新型页岩气解析仪、高温高压低场核磁共振在线测量系统以及CO2驱提高采收率系统优化技术。
填补了迅速测定非常规储层物性及含气性国产仪器的空白,该系列仪器可以在钻井现场实现页岩、煤等致密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气量的快速测量,亦可作为测量车和实验室的专用仪器,较国外同类产品在稳定性和测量精度上都有较大提高。
多年实践经验总结的CO2驱提高采收率系统优化技术,可针对不同地质背景的致密油藏制定地质适配性的CO2驱增产措施,形成CO2捕集、输送、驱油与埋存全流程的系统优化调整方案,实现低渗储层效益增产。
具体特点如下:
、新型超低渗储层岩石渗透率测量仪
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颗粒样压力衰减原理,可在压力高至0MPa、温度高至70℃的储层条件下,精确测量渗透率。恒温控制温度波动范围±0.05K,恒压控制压力泄露0.kPa/min,测样时间约30min,最低可检测低至0.0nD量级。
图新型储层岩石渗透率测量仪
2、新型超低渗储层岩石孔隙度测量仪
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密恒温活塞系统,温控精度0.0C,氦气泄漏率低至0-9m3Pa/s,可检测孔隙度低于%的样品,小于0nm的孔径。
3、新型页岩气解析仪
搭载了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页岩损失气估算分段模型和配套的数据处理方法,可在准确检测页岩解析气的基础上对页岩取芯过程中损失气进行估算,从而获得页岩样品的含气量。储层模拟系统控温范围:常温~℃,精度:±℃,甲烷流量监测范围:0-50sccm,精度:±0.35%F.S.(35%F.S.);±%S.P.(≥35%F.S.)。
图2新型页岩气解析仪
(装配完毕后实物拍摄图替换)
4、高温高压低场核磁共振在线测量系统
可定量分析多孔介质体系中不同含氢流体分子状态与孔隙特征(可检测到低至nm的孔径),构建的高温高压模块可探究接近实际埋藏条件下非常规储层中甲烷/油/水等流体的赋存与迁移规律。
图3高温高压低场核磁共振在线测量系统
5、CO2驱提高采收率系统优化技术
紧扣油气藏“致密+裂缝”的特征,以“优化规模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洗油效率”为目标,采用物理模拟、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技术手段,评价不同吞吐方式的油藏适应性,形成CO2捕集、输送、驱油与埋存全流程的系统优化调整方案,实现CO2吞吐增产技术系列化。
2应用说明
新型储层岩石渗透率测量仪早已交付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使用,氦气泄露率低至0-0m3Pa/s,最低可检渗透率低至nD量级,测试时间较传统脉冲渗透率测量缩短了一个数量级,可替代国外进口仪器如CoreLabSMP。
3效益分析
由于目前国内尚无面向井场使用的页岩储层物性及含气性精确测量系列设备,而勘探钻井过程中,对钻遇目标储层物性、含气性及时准确的测量和评价将有助于指导下一步的钻探方案调整和压裂改造设计,因此本系列仪器具有较大的推广空间。相关仪器运行稳定、灵敏,维护成本低,具有明显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新型超低渗储层岩石渗透率测量仪50万/台,新型页岩气解析仪00万/台,新型超低渗储层岩石孔隙度测量仪万/台,高温高压低场核磁共振在线测量系统(面议),CO2驱提高采收率系统优化技术(面议)。
4合作方式
转让或联合推广
项目七:基于催化剂和膜电极量产的高性能燃料电池电堆成套技术
成果简介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ExchangeMembraneFuelCell,PEMFC)是一种零排放、高效与高功率密度的发电装置,特别是在新能源交通动力应用方面具有极其诱人的前景。经过持续多年研发,目前PEMFC在能量效率、比功率、低温启动等性能指标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得燃料电池汽车的性能接近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水平。在PEMFC技术日趋成熟和多国氢能战略驱动的背景下,由燃料电池汽车领衔的新一轮氢能产业化浪潮正在迫近。我国自“十五”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启动以来,初步掌握了燃料电池电堆、动力系统、整车集成等核心技术,并经历规模示范运行,具备燃料电池整车的生产能力。截至年底,累计入选工信部公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的燃料电池车型共计77款,并在多地实现了小规模全产业链示范运营,标志着我国氢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已经开启。但在技术水平上,国内燃料电池发动机材料与零部件产业化滞后,总体技术水平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具体而言,氢燃料电池上游缺乏量产技术与规模生产能力,如国产催化剂存在量产技术匮乏,工程化应用经验不足;国内膜电极厂家缺乏低铂载量和高耐久性技术,以及随着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不断提高,膜电极产能瓶颈突显。
该研院从年就致力于氢能与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承担了我国氢能领域第一个项目“氢能的规模制备、储运及相关燃料电池的基础研究”、第一个燃料电池发动机“”项目、第一个燃料电池国产化“”项目,在氢能燃料电池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与工程实践经验,培育了我国氢能自主研发的早期力量,形成了以新概念燃料电池研制引领创新和以高性能电源应用开发面向市场的研究特色。近几年依托中日氢能系统性问题合作研究平台与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平台和20多项国家项目资助,该学院具备了大功率电堆(00kW)及关键部件的设计、量产工艺及工程化经验。在氢能燃料电池方向发表SCI论文20篇(引用次),授权发明专利38件(其中美国发明专利5件),共同起草多项国家标准。
针对高活性、高耐久性的铂基纳米催化剂在量产过程中催化颗粒尺寸一致性及其在载体表面的均匀分布性等宏量制备一致性问题,采用管道连续微波均质催化剂量产技术以及量产型二元或多元合金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如图所示),使反应浆料从配方到最终的洗涤干燥,均处于定量流动状态,保证了反应的均匀性和生产效率。通过上述方案解决燃料电池催化剂量产瓶颈,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可实现催化剂工业化规模制备。催化剂品种包括Pt/C、PtCo/C、Ni
Pt/C核壳催化剂、PtCu/C合金催化剂以及单原子分散的PtZn非铂催化剂。通过碳载体的石墨化处理与N掺杂技术、催化剂包覆与后处理技术,实现了催化剂的耐久性大幅提升,所组装的短堆经过5h耐久性测试后,电堆平均衰减5.2%,具有高耐久性潜力(如图3所示)。膜电极(MembraneElectrodeAssemblies,MEA)是多相物质传输和电化学反应场所,决定着PEMFC的性能、寿命以及成本,主要由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及其溶液、气体扩散层制备而成。针对燃料电池随电流增大,电压呈明显下滑的难点,通过膜电极材料体系、浆料配制和涂覆工艺优化大大改进膜电极的性能和耐久性,并集成膜电极一体化封装专利技术,发明了高效膜电极。经过单体测试,电流密度A/cm2,电压高达0.78V;电流密度2A/cm2,电压高达0.V,功率密度可以达到.6W/cm2;峰值功率密度可达到2W/cm2,从文献报道结果看,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燃料电池主要面向重型动力应用,高性能、长寿命和低成本的大功率燃料电池技术是发展趋势。基于燃料电池材料部件国产化技术,通过多轮的结构优化设计、流体分配与流场分布仿真验证,在解决均匀性和耐久性方面取得突破,研制出了00kW级的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并具备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如图4所示)。
图2高性能膜电极
图3长寿命催化剂(短堆测试)
图4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
本项目技术指标:
、催化剂
电化学活性面积:≥70㎡/g;
质量比活性:≥30A/g
0.9V;耐久性:极化性能衰减率≤4%(
A/c㎡,.0-.5V扫描5圈)单条生产线产能:≥kg/天
产品ECSA的一致性:±2%;产品用于MEA的极化性能的一致性:±2%(
A/c㎡)2、膜电极
额定功率超过.26W/c㎡(
0.V);峰值功率超过.7W/c㎡(0.V);极化曲线如图2所示。其中阴阳极载量合计≤0.4mg/c㎡。
3、电堆
单堆功率:70-20kw;
比功率:≥3.2kw/L;
预期工况寿命:≥0h;
材料成本(年产0万台):元/kW。
2应用说明
我国高度重视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从20年以来,*府相继发布《“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年)》《中国制造2》等顶层规划。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增补进入《*府工作报告》,鼓励并引导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化态势全球领先,但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部件如催化剂、气体扩散层、膜电极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卡脖子”问题,主要依赖进口,《中国制造2》做出规划,氢能相关产品国产化率2年达到50%。为此,本项目聚焦燃料电池上游材料部件内核创新,对实现我国氢能产业自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成果的逐步推广应用,可望使我国燃料电池制造商摆脱长期依赖进口催化剂等关键材料的不利局面,促进我国燃料电池产业走有“源”的自主发展之路。推广基于国产材料的大功率燃料电池在交通动力、储能调峰、热电联供等工业领域应用,摆脱对发达国家技术依赖具有战略性意义。
目前,本项目成果已经批量应用于燃料电池物流车(几十辆级)。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过程中,先后获得多项奖励。
3效益分析
近年来,在PEMFC技术日趋成熟和多国氢能战略驱动的背景下,由燃料电池汽车领衔的新一轮氢能产业化浪潮正在迫近。-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预期到年,全球燃料电池汽车的产能将达00万辆以上,其中燃料电池电堆的产能规模将达5亿元人民币左右。本项目产品的推出将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国际氢能委员会研究预测,到年氢能源将创造3,万个工作岗位,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在全球能源中所占比重有望达到8%。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作为全球氢能倡导者和领跑者,高度重视燃料电池技术的开发。燃料电池正在新能源汽车、热电联供、分布式发电、叉车电源、潜艇、航天等领域开始广泛应用,燃料电池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4合作方式
产业化开发、专利合作或联合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