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刚刚发布中国这十年河南主题新闻发
TUhjnbcbe - 2023/8/28 21:01:00
05:40

中共河南省委“中国这十年·河南”主题新闻发布会于8月28日上午10时在郑州举行。

本次发布主题是“牢记嘱托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发布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楼阳生作主题发布,并与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凯,省委副书记、*法委书记周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守刚,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舜一同回答记者提问,详细介绍新时代这十年来,河南省委和省*府在*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及在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征程上接续奋斗的生动实践。省委新闻发言人、省委常委、秘书长陈星主持发布会。

牢记嘱托奋勇争先更加出彩

——在“中国这十年·河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主发布词

(年8月28日)

楼阳生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中国这十年,河南牢记嘱托、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生动实践。首先,我代表河南省委和省*府,向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河南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国家这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视察河南,寄予我们“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殷切期望。亿万河南干部群众用行动践行“两个维护”,用成果感恩领袖关怀,办成了一件件想办的大事要事,交出了一份份真金白银的出彩答卷,迈上了一个个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3万亿、4万亿、5万亿元的跨越,今年我们有把握超过6万亿元,为稳经济大盘尽责任作贡献。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作一具体介绍。

一是坚持把现代化河南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河南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经济总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五位,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十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把稳增长和调结构统一起来,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实现了翻番,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去年我们成功召开省第十一次*代会,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作决策、抓发展,作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重大部署。“两个确保”,就是从过程上看,要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从目标和结果角度看,要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体现的是以质量效益为取向的经济增长。具体来说,我们规划到年,河南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化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五项关键指标要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十大战略”即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优势再造战略,数字化转型战略,换道领跑战略,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制度型开放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通过实施一系列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来支撑实现“两个确保”奋斗目标。今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四个拉动”等,不仅稳住了经济大盘,而且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上半年生产总值增长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较一季度前移8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工业投资增速是全国的2倍多,为未来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我们有信心有决心落实好*中央关于“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重要指示,确保实现今年经济发展“全年红”,并力争“十四五”末生产总值超8万亿元。

二是坚持久久为功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我曾讲过一个观点,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每个地方来说,都是一次机遇性、重塑性变革,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我们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打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的系列“组合拳”,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个“华山一条路”,努力推动河南更多产品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成为中高端、关键环。去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首次突破亿元,财*科技经费支出亿元、增长38%,技术合同成交额.9亿元、增长58.4%;今年前7个月,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亿元、增长.6%,已超过去年全年成交额,创新发展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实际行动,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旋律、最强音。我们深化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耦合,坚定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破冰抢滩,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24%、12%,盾构、新能源客车、光通信芯片、超硬材料等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前列。

三是坚持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建设农业强省。农业强,首先粮食产业要强。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1/10,小麦产量占全国1/4强,在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等重大要求,持续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稳住农业基本盘、筑牢“三农”压舱石,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亿斤以上,每年外调原粮及制成品亿斤左右。去年在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粮食总产仍达.8亿斤,今年夏粮总产.61亿斤、单产.25公斤/亩,均再创新高。河南农作物供种能力约占全国1/10,全国小麦推广面积前10位品种中河南占了4个,在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生猪制种供种上优势明显。我们着力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等六大行动,加快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组建神农种业实验室,打造“中原农谷”,在打好种业翻身仗上展现河南担当。我们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推动酒业、奶业、中医药业振兴,优势特色农业产值占比达57.8%,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河南“国人粮仓”“国人厨房”“世人餐桌”的地位不断提升。尤其是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田园增收等产业发展“十大行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去年脱贫户年人均收入增长13.2%。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所有行*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1%。

四是坚持用改革这个关键一招破坚冰激活力。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提出的“要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等重大要求,在全面改革上做文章,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推动各项改革举措有机衔接、有效贯通、有序联动。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组建省行*审批和*务信息管理局、省*务服务中心,贯通省市县乡的一体化*务服务网全面建成,一枚印章管审批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全面推行,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提升至90%,去年全省市场主体突破万户、是十年前的3倍。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坚持从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推动国资布局战略性优化、国企专业化重组,省属国企盈利水平达到历史最好。有序推进地方金融改革,中原银行成功吸收合并3家城商行、总资产超过1.2万亿元,省农信社改革正按计划推进,全省家农信社已完成改制家。按照现代化建设对“事”和“业”的新要求,完成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机构精简60.7%,编制精简46.9%,市县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正梯次推进,市级层面今年年底前完成,县级层面明年6月底前完成。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大要求,实施县域放权赋能、省直管县财*、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三项改革”,同时引导各省辖市做强市本级,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去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6.45%,比年提高14.46个百分点。

五是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河南地跨长江、*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有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等重要山脉,在全国生态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河河南段地理位置特殊,地上悬河主要在河南境内,*河之险、险在河南,*河治理、要在河南。当年毛主席在河南发出了“要把*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在郑州发出了“让*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时代强音,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重大。我们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守护母亲河、聚焦生态河、依托文明河、打造数字河、建设幸福河上持续发力,统筹推进*河河南段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廊道建设等,建成标准化堤防公里,“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劣Ⅴ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30万滩区居民迁建任务圆满完成,沿*生态发生深刻变化,比如,到三门峡栖息越冬的白天鹅数以万计,在洛阳的湿地中华秋沙鸭成群结队。河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和渠首地,我们扛牢确保“一泓清水北上”的*治责任,开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等14个专项行动,丹江口库区及干渠河南段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累计调水超过亿立方米,相当于为北方地区调来*河一年的水量。我们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年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降至77微克/立方米、45微克/立方米,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天,优良天数比例超过70%。落实“四水四定”,推进“五水综改”,全面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地下水开采量从年的.2亿立方米下降到年的96.9亿立方米。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一体推进控煤、稳油、增气、引电、扩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十年累计下降约37.3%,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38%。

六是坚持以*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办好河南的事,关键是要全面加强*的领导、加强*的全面领导。我们调整规范省委议事协调机构,组建省委财经委、省科创委等,突出抓总、抓重、抓要,将*的领导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牢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去年圆满完成省市县乡村*组织换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抓好*史学习教育,用好红色资源,持续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打造适应现代化河南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实施“墩苗育苗”计划,去年选派名优秀年轻干部交流任职,把省直、市直等单位优秀年轻干部放到基层吃劲岗位上历练,同时把优秀乡镇(街道)*(工)委书记选拔到省直、市直等单位来,在大风大浪中锻炼、大风大浪中赛马、大风大浪中选拔,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积蓄梯队力量。实施强基固本工程,解决好基层人、治、物、效问题,持续推动基层减负,开展“五星”支部创建,自治法治德治数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成立省委督查委,组建十个常设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到实地了解掌握情况,推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形成闭环机制。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纠治“四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以案促改,清廉河南建设的成效不断显现,持久风清气正的*治生态日益巩固。

回顾十年历程,河南发生了令人鼓舞的深刻变化,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这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和*中央的英明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

中共河南省委“中国这十年·河南”主题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实录

8月28日,中共河南省委“中国这十年·河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楼阳生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凯回答有关提问。

省委副书记、*法委书记周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守刚,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舜回答有关提问。省委新闻发言人、省委常委、秘书长陈星主持发布会。

今日之河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科技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创新人才

人民日报记者:河南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十大战略”首位,请介绍一下,这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楼阳生:刚才我在主发布过程中,向媒体朋友们介绍了河南实施“十大战略”的具体内容。在“十大战略”中,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目标是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全国重要人才中心,这是河南省委和省*府下的一盘大棋。为了下好这盘大棋,去年7月我们成立了省科技创新委员会,我和王凯同志担任主任,完善科技创新领导体制,优化决策和工作推进机制。省科创委成立至今,已召开6次会议,对44项重要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今年4月和5月,省委相继召开教育科技创新大会暨人才工作会议、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大会,这两个会议可以说是姊妹篇,把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对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龙头带动,重建重振省科学院。媒体的朋友们可能都注意到了,前不久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将于9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省委交给省人大常委会的一项创制性立法任务,在全国首开先河。这部条例看似小,是为省科学院量身打造的一部法规;实则大,我们把省科学院建设作为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一号工程”,带动的是全局。我们将省科学院定位为新型研发机构,设立基础学部、产业学部、未来学部,创新实施以研究所办院、以实验室办院、以产业研究院办院模式,研究所、实验室、产业研究院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赋予首席科学家决定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最大限度调动科学家和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坚持实体化运营、平台化运作、体系化构建,明确科研实体自建、共建、参建、加盟等4种方式,最大限度集聚创新资源,加快打造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在建设路径上坚持“三合一”,就是推动省科学院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融合发展,在中原科技城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内,嵌入不同的功能分区,实现创新链的连续布局、系统性布局。目前,数学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空天信息研究所、先进材料研究所、集成电路研究所、碳基复合材料研究院等6个研究机构已开始运行,7名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受聘为首席科学家,一些前沿课题攻关正在全力推进。

二是抓高端平台,重塑重构省实验室体系。去年以来,已经先后有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河实验室、龙门实验室、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等6家省实验室挂牌运行,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中原食品实验室也即将挂牌,同时还设立了首批11家省实验室基地,形成以省实验室为核心、优质高端创新资源协同创新的“核心+基地+网络”的创新格局。我们围绕光学精密制造等重点产业,新建25家省产业研究院、21家省中试基地,建成条中试线,贯通产学研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化。我们积极推动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已布局超短超强激光等实验装置及配套设施。

三是抓一流课题,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坚持“四个面向”,前瞻部署战略性技术研发项目,整合优势资源联合攻关,努力取得迭代性、颠覆性、原创性科技成果。我梳理了近年来河南的十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向大家作一介绍。第一项成果,今年7月25日,我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全球专利的1.1类治疗新冠肺炎小分子口服特效药——阿兹夫定获批上市,这个药物的发明人是郑州大学的常俊标教授,研发企业是我省平顶山市的真实生物公司,目前该药已在河南投产。第二项成果,河南省农科院许为钢院士牵头完成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郑麦的选育与应用”项目,亩产超过公斤,解决了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产量普遍低于普通高产品种的难题,实现了既优质又高产。第三项成果,郑州机械研究所龙伟民研究员牵头完成的“钎料无害化与高效钎焊技术及应用”项目,解决了传统钎焊制造中长期存在的能耗高、效率低及可靠性差等技术难题,服务保障了载人航天、西电东送等国家重大工程。第四项成果,郑州大学何季麟院士主持完成的“平板显示用高性能ITO靶材关键技术及工程化”项目,突破性解决了“卡脖子”技术难题,在国内首次成功应用于京东方高世代TFT线。第五项成果,河南仕佳光子安俊明研究员牵头完成的“光网络用光分路器芯片及阵列波导光栅芯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打破了国外对该类芯片的技术垄断,实现了我国光无源芯片自主可控,为“宽带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第六项成果,中铁装备集团教授级高工李建斌牵头完成的“异形全断面隧道掘进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研制出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掘进效率提高了5倍。第七项成果,信息工程大学陈性元教授牵头完成的“面向互联网开放环境的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攻克了系统间高可信数据交换等重大技术难题,建立了开放环境条件下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技术体系。第八项成果,河南大学张治*教授牵头完成的“自修复纳米润滑抗磨损材料”项目,开发了纳米润滑油脂配伍技术,实现了高端润滑产品的进口替代和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广泛应用。第九项成果,中钢洛耐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霞牵头完成的“冶金功能耐火材料关键服役性能协同提升技术及在精炼连铸中的应用”项目,构建了我国高端冶金功能耐火材料技术体系,研制出四类新型冶金功能耐火材料,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第十项成果,河南农业大学康相涛教授牵头完成的“地方鸡保护利用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构建了国际首个鸡泛基因组,培育了2个国审新品种,授权32项发明专利。

四是抓创新主体,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去年以来,我们把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作为一项重要抓手,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参与企业研发活动,建设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的创新合作组织和利益共同体,今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有望达到50%。同时,标准化推广“智慧岛”双创载体,构建一批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众创空间,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全省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家、“瞪羚”企业家、创新龙头企业家。我们着力提升高校科研能力,量身定制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聘请中国科学院李蓬院士、张锁江院士分别担任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校长,遴选河南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的11个学科作为“双一流”创建第二梯队,加快培育“后备*”。

五是抓人才引育,汇聚一流创新人才和团队。我们坚持引育并举、以用为本,制定实施“1+20”一揽子人才*策,完善人才梯次培养体系,尽最大努力为各类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在人才培育方面,去年省农科院许为钢研究员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35名专家入选国家重点人才计划,遴选支持名“中原英才计划”人选。在人才引进方面,去年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人;今年以来已引进1多人,其中全职引进院士3人,国家杰青3人,长江学者1人,海外高端人才2人,博士毕业生多人。

六是抓配套改革,激发创新动力活力。制定实施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方案,从5个方面明确了50项改革任务,并出台了首批10个方面的配套*策措施,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比如,深化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对重大科技项目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去年以来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了项榜单,立项支持35个项目,总投资达16亿元。比如,强化金融支持,实施天使、风投、创投“基金入豫”专项行动,探索发展地方*策性科技金融,推动郑州银行设立科创金融事业部和金融智谷支行、中原银行筹设科技支行,全省科技贷累计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家(次)、发放贷款97.65亿元。

今日之河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科技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创新人才。借这个机会,我再一次诚邀海内外的科学家、杰出青年学子,尤其是河南籍的优秀人才,积极投身河南打造国家创新高地的火热实践,在这片沃土施展才干、成就梦想!

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对河南来讲,这既是沉甸甸的责任,也是战胜困难的动力

新华社记者:经济大省是国家发展的“顶梁柱”。7月28日召开的中央*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当前稳经济,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我们注意到,河南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今年前7个月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请问:河南近年来是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的?

王凯: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一是体现在人口规模上,河南现有常住人口万人、占全国人口的7%、居第3位。二是体现在经济规模上,生产总值近6万亿元、占全国的5%、居第5位。三是体现在生产规模上,工业增加值1.88万亿元、占全国的5%、居第5位,粮食产量亿斤以上、占全国的1/10、居第2位,夏粮产量亿斤以上、占全国的1/4、居第1位。*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河南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十年,主要体现在“三个转变”,即由传统农业大省转变为现代经济大省,由传统交通要道转变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由传统内陆省份转变为内陆开放高地,经济发展实现量的跨越和质的提升。

去年省第十一次*代会对*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回顾总结,提出了“两个确保”的奋斗目标,作出了实施“十大战略”的重大部署,描绘了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宏伟蓝图。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坚决扛起稳住经济大盘的*治责任,积极应对下行压力,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上半年生产总值增长3.1%,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1—7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5.4%、10.1%、0.6%,分别高于全国1.9个、4.4个和0.8个百分点,河南经济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近期,*中央、国务院多次要求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对河南来讲,这既是沉甸甸的责任,也是战胜困难的动力。我们将紧紧抓住经济恢复的重要窗口期,奋战三季度、决战下半年,确保经济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确保全年经济总量超过6.3万亿元,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结果,为全国大局作出河南贡献。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仍是当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防住才能稳住。我们将继续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按照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和河南3.0版工作方案要求,从严从实从紧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把该管的坚决管住。健全疫情防控和企业生产双线嵌合运行机制,确保各行业85%以上产值的企业能够在应急状态下正常生产经营,实现企业不停产、项目不停工、商贸不停业、物流不停运,把该保的坚决保住,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疫情防控效果。

二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是要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经济大省勇挑大梁,当前首要任务就是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发挥好全国经济“稳定器”的作用。我们将全力抓好国务院已出台稳经济一揽子*策和即将出台接续*策的落地见效,结合河南实际,尽快制定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做到精准滴灌、直达快享,帮助广大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力争年底市场主体规模达到万户。我们将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滚动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保持工业投资强劲增长势头。这里我可以高兴地告诉大家,随着相关项目的加快实施,到明年6月份,河南将形成万辆新能源乘用车产能,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同时,近期我们梳理出对接国家*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57个总投资亿元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纳入国家盘子,特别是尽快开工建设郑州南站、平漯周高铁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我们将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打好激励消费的*策组合拳,促进消费加快回补和潜力释放,让经济循环畅通起来、市场流通活跃起来。我们将充分发挥外贸的带动作用,用好“四条丝绸之路”,主动对接RCEP经贸规则,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力争全年进出口总值突破亿元。

三是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稳物价稳,物价稳社会稳。河南是产粮大省,我们将在夏粮丰收的基础上,确保秋粮丰产丰收。目前7万亩秋粮长势与常年总体相当,我们正在全力抗旱保秋、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亿斤以上。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的要求,在现有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上,计划用三年时间,投资亿元建设1万亩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建成后每亩可多打斤粮食、多增元,1万亩可多打33亿斤粮食、多增49.5亿元。我们将其作为一项重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今年秋收以后启动实施。同时,河南是生猪养殖和调出大省,上半年全省生猪出栏万头、存栏万头,分别居全国第1和第2位。生猪价格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影响较大,我们将强化生猪生产保供,保持大型生猪养殖企业正常出栏节奏,防止生猪价格大起大落。这也是为稳大局作贡献。

四是牢牢守住风险底线。防风险、保安全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处置4家村镇银行风险,依法严厉打击金融犯罪活动。有序处置问题楼盘,着力保交楼、保民生,稳住房地产市场。从严从紧做好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城镇燃气、经营性自建房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以河南一域之稳定为全国稳定尽责任、作贡献。

河南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也一定会越开越大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河南作为一个内陆省份,近年来在对外开放方面亮点纷呈、可圈可点。请问,河南在推进高水平开放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什么成效?

楼阳生:河南作为一个内陆省份、中部省份,开放水平如何,我首先给大家报一组数字,年全省货物进出口总值.1亿元,是年的2.5倍,年均增长1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3个百分点,这是真金白银的成绩单。具体来说,我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一介绍。

一是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河南连接东西、贯通南北,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铁路通车里程公里,内河航道里程公里。今年6月20日,郑州至济南的高铁郑州至濮阳段、郑州航空港站正式开通,这标志着河南在全国率先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迈入了“市市通高铁”时代。可以说,一个贯通水陆空、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已经形成,行达天下、货畅其流、网联世界成为河南一张靓丽名片。我们着力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围绕变“流量”为“留量”,实施物流提质发展行动,组建了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积极招引国内外大型物流集成商,提升冷链、快递、航空等专业物流运营水平;实施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培育壮大航空经济、引育集聚高铁经济、提质增效陆港经济、做大做强临港经济。

二是推动“四路协同”,提高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参与度、链接度和影响力。我们着力提升“空中丝绸之路”辐射能力,持续实施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郑州机场成为航空电子货运试点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70万吨、跻身全球机场货运40强,其中国际货邮量超过54万吨、连续五年居全国第5位,出入境货运航班突破1万架次。去年,中匈航空货运合作项目正式签约,郑州机场将在匈牙利设立首个海外货站,我省“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又迎来了一个新支点。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已获国家批复,将于今年11月在郑州举办。我们着力推动“陆上丝绸之路”扩量提质,整合陆港资源、统筹班列开行,不断增加集疏网点,发展冷链物流,打造数字班列,中欧班列(中豫号)形成“8个口岸出入境、17条线路直达”的网络,实现每周“16去18回”高频次往返对开,满载去满载回,已累计开行超过0班,成为全国五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我们着力推动“网上丝绸之路”创新突破,在发展跨境电商上持续发力,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永久落户郑州,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处理能力每天万单以上、居全国前列,去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达.3亿元,业务辐射个国家和地区,织起了一张链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云端大网”。我们着力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无缝衔接,积极发展铁海联运、河海联运,提高通江达海能力,去年全省铁海联运量达11.2万标箱、河海联运量达2.7万标箱。这与拥有重要港口的沿海省份相比,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河南这个内陆省份来说,能够通江达海,是扩大开放的一个重要资源。

三是建好平台载体,以制度创新赋能高水平开放。新时代的开放,最鲜明特征是制度型开放。我们抓住RCEP生效的机遇,设立河南省RCEP企业服务中心,搭建RCEP货物贸易大数据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原产地证书签发、商事证明、出口退税等“一站式”涉外综合服务,今年前7个月对RCEP成员国的进出口达到.3亿元、增长13.8%。我们高标准建设河南自贸试验区,创新构建*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等五大服务体系,累计形成项改革创新成果,项试点任务基本完成,*务服务、多式联运、商品期货等领域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我们持续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去年港区生产总值达到.8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进出口总额排名全国各类开发区第4位,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空物流等主导产业。我们深入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首创网购保税进口模式并在全国复制推广,全国唯一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落地运营,郑州国际邮*枢纽口岸正式开通。去年以来我们还着力抓了一件大事,就是整合优化提升全省各类开发区,推进“三化三制”改革,推动开发区“二次创业”,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功能不断强化。全省已建成3个国家一类口岸、9个功能性口岸、5个综合保税区、4个保税物流中心,成为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功能最全的内陆省份之一。

四是持续招大引强,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建立利用外资联席会议制度,组建了港资、台资、日韩、世界强四个招商专班,强化省*府驻北京、上海、广州办事处的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职能。创新招商方式,围绕产业、企业、产品、科研机构制定招商图谱,深化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开展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回归招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落户我省,目前在豫的世界强企业有家、中国强企业有家。今年上半年,全省举办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场,签约项目个,总投资1.56万亿,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个。

河南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也一定会越开越大。我们将坚定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河南作为重大战略的提出地、千年治*的主战场,在贯彻落实上责任尤为重大、使命尤为光荣

经济日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年在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发出“让*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伟大号召。请问,河南在落实这一重大战略特别是加强*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取得了什么成效?

王凯:*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始终牵挂着*河的保护和治理,发出了“让*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伟大号召,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河南作为重大战略的提出地、千年治*的主战场,在贯彻落实上责任尤为重大、使命尤为光荣。近年来,河南省委、省*府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紧紧抓住*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重大要求,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重点抓了四个方面:

一是把确保*河安澜作为头等大事。*河作为世界上最为复杂难治的河流,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的说法,而河南正处在*河“豆腐腰”的位置。聚焦保障*河长治久安,国家实施了一大批重大防洪保安工程,在*河河南段建成了公里的标准化堤防、98处控导工程,积极推进“二级悬河”、游荡性河段治理,大河安澜有了更加坚实的屏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滩区群众的安全和发展问题,在国家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在年启动了*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总投资.8亿元的35个安置区全部建成投用,30万滩区群众目前全部搬入新房,圆了“安居梦”。去年*河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秋汛,历时长、流量大、水位高,干流出现3次编号洪水,花园口断面立方米/秒量级洪峰持续了24天。面对严峻挑战,我们组织了1.5万名干部群众巡堤查险,经历了55天的日夜奋战,抢护各类险情次,实现了“不死人、不漫滩、不跑坝”的防御目标,夺取了*河秋汛洪水防御的全面胜利。今年我们及早部署防汛备汛工作,对*河秋汛和“7·20”特大暴雨进行了模拟复盘,针对性开展实战演练,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强化水情雨情监测预警和会商研判,一个过程降雨一个过程降雨地应对,全力守护防范特大洪涝灾害的安全底线,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关键任务。*河一直“体弱多病”,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态脆弱。我们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充分考虑不同河段生态基底的差异,提出了中游“治山”、下游“治滩”、受水区“织网”的保护治理思路。在*河中游,我们深入推进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让8.6万亩历史遗留矿山披上了“绿衣”,昔日满目疮痍的小秦岭已成为全省特有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在*河下游,我们下大气力治理滩区面源污染和支流水污染,把46.9万亩湿地纳入保护范畴,推动流域内35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目前从河南流出的*河水都是II类。在受水区,我们加快构建平原生态绿网,近三年来共完成造林.6万亩,森林抚育.5万亩,*河正在成为中原大地的“绿色飘带”。

三是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我们坚决落实总书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求,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河水。这里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农业种植,这是我省用水第一大户。近年来我们在*河两岸实施了个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把2万亩高标准农田升级为高效节水灌溉田,每年可节水1亿多立方米,实现了用更少的水产更多的粮。再一个例子是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这个问题曾一度比较突出,全省96.4%的超采区都在*河流域,我们出重拳根治违法取水用水,用铁腕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每年压采地下水4亿多立方米,有效遏制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势头。去年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比年下降了8.5%,万元GDP用水量由44.3立方米下降至37.9立方米,节约用水已经成为河南上上下下的共识。

四是把绿色低碳转型作为主攻方向。省委把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十大战略”之一,紧紧抓住不放。一方面,做好传统产业节能降碳的“减法”,率先完成流域内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三年来全省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了3.3%,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日益增加。另一方面,做好绿色产业培育壮大的“加法”,抢抓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投资机遇、产业机遇,围绕新兴领域、前沿领域,我们布局了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5个亿级和智能家居等1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全省百亿级工业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39家和家,新的增长点正在形成。

总之,我们将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持续落细落实*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努力在融入重大国家战略中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努力让国人的饭碗中装上更多优质“河南粮”,展现河南应有的担当

农民日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一张王牌,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叮嘱河南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请问,河南是如何牢记嘱托,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不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的?

周霁: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习近平总书记每次来豫视察,必看农业、必讲粮食。省委、省*府和全省人民始终牢记领袖嘱托,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治责任、民生责任,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到田间地头。我们已连续5年粮食总产稳定在亿斤以上、小麦产量稳定在亿斤以上,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不仅解决了自身1亿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原粮及其制成品亿斤左右。今年夏粮,在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努力下,克服去年特大洪涝灾害、小麦晚播、长势偏弱等不利影响,狠抓田间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取得总产.61亿斤的好成绩,在特殊之年再次发挥了“中原粮仓”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坚持一手抓防汛、一手抓抗旱,迅速组织动员力量抗旱保秋,确保秋粮丰产丰收,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亿斤以上。具体工作中,主要抓了三个方面。

一是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们像保护文物、保护大熊猫那样来保护耕地,严格落实**同责,确保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生产,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万亩,总面积居全国第二,越来越多的“望天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突出抓好水利这个命脉,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大灾后重建力度,稳步提升地力和粮食产能,确保耕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省委将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重构重塑实验室体系,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组建神农种业实验室,规划建设“中原农谷”,着力打造现代种业强省,努力把种子这个农业“芯片”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5%。目前,河南小麦年供种能力36亿斤,约占全国38%,其中10亿斤销往省外。

二是深耕粮食市场和流通两大领域。既要种好粮,更要用好粮。我们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树牢“大食物观”,做强特优农业,不断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让“小农户”牵手“大市场”,提升种粮比较效益。全面落实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建立防疫生产双线运行机制,着力保障农产品物流畅通,实现疫断其路、货畅其流。目前,全省粮油加工转化率达80%,主食产业化率65%,农产品加工业已发展成为万亿级产业,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三全、思念、想念、白象等品牌享誉海内外,不仅丰富了“国人厨房”,更走进了“世人餐桌”。

三是激发抓粮和种粮两个积极性。*策是粮食生产的推动力,只有种粮不吃亏、农民能赚钱,粮食才安全。我们抓补贴,让农民愿种粮。全面落实*中央惠农*策,完善省级财*奖补*策,加大补贴力度,今年.6亿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7.2亿元种粮补贴已发放群众手中,稳住了种粮预期。增效益,让农民想种粮。全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万亩,占总面积近1/5,每斤价格比普通小麦高0.1元左右。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12.5万家,托管服务覆盖.9万农户,农民种粮更省心。强保险,让农民敢种粮。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策实现全覆盖,去年面对严重自然灾害,农险兑付3亿多元,农民种粮吃上了“定心丸”。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治责任,实施新时期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工程,努力让国人的饭碗中装上更多优质“河南粮”,展现河南应有的担当。

让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新标识

香港大公文汇报记者:近期,河南省*务服务中心建成投用,省直39个部门项*务服务事项进驻,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这是河南以“放管服效”改革为先手棋、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取得的又一新成果。请介绍一下近年来河南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的典型做法和突出成效?

孙守刚:大家可能注意到,河南的“放管服”改革在提法上加了一个“效”字,“放管服效”,就是要突出结果导向,办事提效率,改革强效能,服务增效益。河南省委、省*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大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以“六最”即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为目标要求,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家是“用脚投票”。截至7月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万户,同比增长8.8%,位居全国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一位。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五个方面:

一是坚持“放”,增添了市场活力,增强了发展动力。我们坚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用*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一方面,坚持向市场主体放权,对市场能够自我调节的事项,一律不再审批。年以来,先后10次精简审批事项,累计取消、调整项省级行*审批事项,精简幅度达到68.2%,对非行*许可审批事项全部予以取消。另一方面,坚持向基层放权,对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实施层级且基层有实际需求的事项,能放尽放。近年来,分别向郑州、洛阳赋予省级管理权限项,向县(市、区)和开发区赋予省辖市级管理权限项、项,进一步激发了基层活力、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去年9月,省委工作会议部署县域经济“三项改革”,其中之一就是放权赋能,第一批放权赋能完成后,我们正在谋划新的一批事项。现在,企业申报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个人驾驶证异地申换等事项均可实现就地就近办理。

二是强化“管”,管出了公平,维护了秩序。简*不能减责,放权不是放任。在持续简*放权的同时,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由严进宽管转向宽进严管。大力实施“互联网+监管”,将万户法人、万名特定自然人纳入监管平台,推进规范监管、精准监管,让监管无处不在、无事不扰。积极创新监管方式,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检查,食品抽查合格率达到98%以上,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两品一械”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老百姓吃得更放心、用得更安心。坚持寓监管于服务,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让监管有力度也有温度,去年以来解决企业反映问题2万多个,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信用修复,移出失信企业户、释放纾困资金亿元,助推首款国产新冠肺炎口服药阿兹夫定成功获批上市。

三是聚焦“服”,精简了程序,提升了品质。我们坚持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需求,把市场主体的感受作为第一感受。印发实施了《河南省系统性重塑行*审批制度整体性优化*务服务环境改革方案》,实行清单管理、集中审批、一网通办,提出了*务服务“三个无审批”(即清单之外无审批、大厅之外无审批、平台之外无审批)、“五个全覆盖”(即极简审批全覆盖、免证可办全覆盖、免申即享全覆盖、有诉即办全覆盖、审管协同全覆盖)。把*务服务中心作为“放管服效”改革的抓手平台,大力推动*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省、市、县、乡、村五级*务服务场所基本实现全覆盖。我们用2个多月的时间,完成省*务服务大厅改造和集中进驻,省*务服务大厅设置6个服务专区、84个综合窗口,进驻了39个省直部门、项行*服务事项,联通了90.2%的省级审批系统,省级*务服务事项“一门”进驻率为98.6%,基本实现事项通、系统通、数据通、业务通。我们正在筹备第二批省直单位和服务事项的进驻工作。各市、县已经建成了个*务服务中心,市县两级*务服务事项“一门”进驻率为97.16%,基本实现“应进必进”,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门、只跑一次或一次不跑,就是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办事不求人”。

四是致力“效”,提高了效率,提升了效能。我们大力压缩办事时限,*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70%以上,零跑动、不见面审批事项超过86%,全省90%以上*务服务事项实现了不见面审批,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60个工作日以内,各类开发区实行承诺制的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不超过40个工作日。年国家评估报告显示,河南一体化*务服务能力位居全国第8位。这个位次,既是成绩,也说明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持续压减企业开办时间,由年的4天半压减至1天以内,在豫开办企业的朋友,可以感受到一天办结的河南效率。比如,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对“新生儿出生”“不动产登记”“开便利店”“养老退休”等企业、群众关心的高频事项,最大限度打包成一件事,一次告知、一表申报、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比如,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对开发区内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以标准替代审批,实行企业承诺、容缺办理,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实现了净地等项目、拿地即开工。比如,全面推行“交房即交证”,实现新建商品房“住权与产权同步”,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内就可办理完毕。

五是强化“评”,提升了短板,提高了满意度。我省是在全国较早开展省级营商环境评价、并率先将评价范围扩展至所有县(市、区)的省份之一,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得分实现三连升。我们坚持以评促改,高质量开展专项整改,开办企业、获得电力、登记财产、*府采购、获得用水、获得用气等6个指标成为优势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省12个领域、20项创新举措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一码集成服务、建设项目水电气暖“现场一次联办”、“四链融合”促进洛阳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4项创新举措被国务院办公厅在全国复制推广。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标准引领、数字赋能,加强平台、队伍和机制建设,持续打造高水平一流营商环境,让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新标识。

在行走河南中触摸历史、感知文化、滋养精神、读懂中国

中国日报记者: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河南的优势和责任。请问,河南提出要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周霁:河南是文化大省、文物大省、考古大省。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用“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形象地讲出了河南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物资源。省委、省*府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一是重保护研究,让文脉生生不息。中国现代考古学从河南起步,中华文明探源从河南开始。我们始终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加大重要遗址考古发掘力度,仰韶、殷墟等14项考古项目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数量居全国首位。成立夏文化研究中心,仰韶遗址、河洛古国等研究新成果,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加快*河和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建设,建成仰韶村、庙底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郑州博物馆新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等,开工建设*河博物馆新馆、*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全面提高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水平。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振兴,太极拳、罗山皮影戏等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先后获批设立宝丰说唱文化、河洛文化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二是重全景展示,让游客心向往之。聚焦“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读什么、在哪读、怎么读,继续擦亮老家河南、天下*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等系列名片,精心策划文明起源、国家起源、逐鹿中原、先贤追寻、姓氏寻根等16条主题文化线路,打造中华文明的探源地、实证地和体验地。以“*河*·古都韵·中国情”为主题形象,坚持旅游产品协同开发、旅游市场联合推广、“快旅慢游”交通畅连,建设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办好*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世界古都论坛等,讲好中原文化故事、中华文明故事、中国发展故事。

三是重业态培优,让文化更具魅力。坚持守正创新,发展全链条文旅文创业态,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实施中原人文精神精品创作工程,《焦裕禄》《重渡沟》等剧目获得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坚持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打造更多高品质文创产品,“唐宫夜宴”、中国节日“奇妙游”等节目火爆出圈,“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大宋·东京梦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实景演艺备受好评,《风起洛阳》“一部剧带火了一座城”,河南博物院“盲盒”系列文创产品等漂洋出海,数字赋能让“*河非遗”活跃在人们指尖。着力打造文旅旗舰劲旅,组建省文旅投资集团,银基文旅、建业文旅等4家龙头企业进入“全国文旅集团品牌影响力百强榜”。

四是重综合体验,让服务更有品质。谋划构建主线串联、支线循环、联通景区、贯通城乡的全域旅游交通网,加快打造覆盖全省的通用航空机场群,规划布局“一环四纵六横”的旅游公路网,重点建设“*河古都”“太行天路”“生态伏牛”“红色大别”四条旅游公路,建成首批6个交旅融合示范工程、6家交旅融合示范景区,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铺就最美风景路。着力培育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康养旅游集群,开展民宿“走县进村”行动,建成品牌民宿家,打造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特色村个。实施豫菜振兴工程,让人们在河南行得顺畅、吃得可口、住得舒适,来了流连忘返,走后还想再来。

再过三天,我国第九届“博博会”就要在郑州开幕了,希望媒体朋友们多宣传、多推介。借此机会也诚邀海内外朋友来河南走一走、看一看,在行走河南中触摸历史、感知文化、滋养精神、读懂中国。

让河南人民生活更为富足、更有品质、更加美好

河南日报记者: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请介绍一下,河南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进人民福祉方面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王凯:河南有1亿人口,任何一项民生问题乘以这个人口基数,都是大事情、大民生。近年来,河南省委、省*府坚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面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这里,我重点围绕省委、省*府解决的“一老一小一青壮”问题,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情况。

首先,我们聚焦“一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让晚年生活更为幸福。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养老问题既是“家事”,更是“国事”。河南65岁及以上人口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3.99%,应该说已经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因此,省委、省*府高度重视养老问题,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面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让每个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我们围绕“养得了”,大力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目前全省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达到1.6万个,拥有养老床位53万张、比年翻了一番。我们围绕“养得好”,积极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建成17个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入网服务万老年人,老人可以通过“一键下单”,定制个性化服务,足不出户享受到有品质的养老服务。建成运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个,分别占全省街道和社区总数的82.2%和93.5%,把日间照料、临时托管等多样化养老服务送到了家门口。

第二,我们聚焦“一小”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让优质资源更加普惠。教育事关千家万户,承载着每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河南是教育人口大省,在校生万人。我们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前教育在抓普及上下功夫,十年来新增幼儿园1.4万所,其中公办幼儿园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0.8%,比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义务教育在促均衡上下功夫,所有县(市、区)均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评估认定,孩子们有了更好条件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在提质量上下功夫,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统筹推进高校布局、学科学院和专业设置优化调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3.13%,比年提高25.91个百分点,河南学子拥有更多上大学、上好大学的机会。

第三,我们聚焦“一青壮”推进技能河南建设,让人生出彩更有保障。我省劳动适龄人口有5万,这是我们发展的宝贵财富。为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我们一手抓职业教育发展,去年底中职、高职教育在校生分别达到.7万人、.8万人,均居全国第一位,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一手抓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近年来每年开展技能培训超过万人次,技能人才总量超过万人。更多年轻人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打开了成功成才的大门,拥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我们将坚持人民至上,走好共同富裕之路,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河南人民生活更为富足、更有品质、更加美好!

领跑就要有领跑的本事,有过硬的能力作风

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去年以来,河南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着力打造适应现代化河南建设需要的干部队伍。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陈舜: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是落实省委提出的“两个确保”的现实需要。大家都知道,我省目前的人均GDP水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左右。未来十几年、二十几年,我们只有比平均速度跑得更快,才能做到“两个确保”。大家都在往前跑,我们要跑出“加速度”,需要全省万众一心、加力奋进。全省加速往前跑,作为关键因素的干部队伍,首先要领跑。领跑就要有领跑的本事,有过硬的能力作风,这就是省委开展这项活动的根本原因。

怎么样来开展这项活动呢?根据省委安排,不是在若干项工作之外再加一项活动,而是通过这项活动本身,推动工作落地,让干部在大战大考中提升能力,在攻坚克难中锻造作风。一个单位、一个地区这项活动搞得好不好,完全看工作搞得好不好。如何实现工作和活动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省委是通过“三个清单”来搞这项活动。

第一个清单是重点问题清单。梳理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各界

1
查看完整版本: 刚刚发布中国这十年河南主题新闻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