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人均万元税负”误读背后的焦虑
日前,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了《中国财**策报告2013/2014》。“人均万元税负”的误解虽能澄清,但其背后的“税负焦虑”不可轻描淡写。惟其如此,才能驶向制度公平,藏富于民,消除税负焦虑。 日前,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了《中国财**策报告2013/2014》。发布会上,有学者称目前我国已经迈入 人均万元税负阶段 。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对此广泛关注并展开热烈探讨,更有友惊呼: 一口饭就有半口以上缴了税。 (《人民》2月18日) 人均万元税负 其实是概念误读。它并不等同于每个公民年缴税额,而是 人均宏观税负 ,跟 人均财*收入 是一码事。事实上, 九成以上的税收来自企业缴纳 。按理说,此事应到此为止,但民间聚集的 税感焦虑 并不会就此平息。众所周知,税收至今没能实现 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 的善意 中国百姓承担了太多的税收负担:一方面,目前的个税起征点依旧偏低,工薪阶层成了缴税主体;另一方面,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得缴税,面对油价、房价、水电物价的上涨,作为消费者哪怕不具直接纳税的义务,也并不妨碍其被税负 牵着走 。正如西方谚语所说: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和税是逃不掉的。 税负焦虑始于税收结构不合理所产生的税收负担。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税制结构不断简化,但并未趋于合理,这必然影响程序公正和结果公平。有关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间接税与直接税的收入比是7比3,意即中低收入群体承担了70%的税负。这与欧洲国家间接税比重在35%以下刚好颠倒。若不消除诸如间接税中的结构性问题,势必会抵消财*(税收)惠民红利,弱化税收杠杆调解收入差距、完善二次分配的社会功能,其结果必然导致两极分化、马太效应和 靠穷人缴税 的悖论,从而加剧百姓的 税负焦虑 和 民生痛感 。 人均万元税负 的误解虽能澄清,但其背后的 税负焦虑 不可轻描淡写。这透露着公民税权意识苏醒的信号,亦呼吁税制改革甩开膀子、重新洗牌、科学设计,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机制,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制。惟其如此,才能驶向制度公平,藏富于民,消除税负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