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记者刘潇潇韩肖石兰)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站在这一重要的历史交汇点上,该如何描绘食品行业的前景和蓝图?食品行业的未来发展路在何方?
近日,由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承办的年“两会议食厅”以“云会议”的形式在线上举办。多位参会代表委员和行业专家在会议中分享了对于“十四五”时期食品行业发展的真知灼见,从健康中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角度来为食品行业的明天“把脉开方”。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国民健康,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对此,参会嘉宾们认为,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过程中,食品产业将担负起更为重要的使命和担当。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是促进食品行业转型升级和效益提升强有力的助推剂,为一些领域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食品研究院副院长乔晓玲表示。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长、河北省天然色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卢庆国提出相同观点:“让人民吃得健康是食品行业的责任,也是食品行业的发展机遇。”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品质要求日益提高。“这将促进食品产业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产品结构深度调整、食品产业高质、高效发展,食物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将得到快速发展和落地应用,食品安全监管与供应链质量控制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乔晓玲委员认为。
在大健康发展的趋势下,产品和服务应该如何转型升级?全国政协委员、合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洪明基建议,应抓住这样的机遇和风口,加大对健康产业“后台研发、前端营销”,做好赋能和布局。“把产品服务从单一功能构建成‘立体价值’,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升级的健康产品和服务。”
《“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这样既可以解决营养元素缺乏的问题,也能防止高油脂、高糖等问题。”卢庆国代表认为,为达成“吃得健康”的目标,未来植物提取、天然食品行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助力中国“食安梦”
建设健康中国,离不开食品安全战略的实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强化食品药品疫苗监管”。对此,中国工程院陈君石院士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应将食品安全的水平推向新高度,不仅满足于食品抽检的合格率,也要在全产业链整个过程中提高保障水平。”陈君石院士建议,每一个企业、每一个环节都应建立起溯源体系,以加强食品安全的管控。
针对这一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静认为,“十四五”时期应围绕着农产品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全程控制的重大需求,来开展多方的协同创新工作。
“食品安全、农产品安全无小事,事关广大消费者健康和安全。我们要紧绷这根弦,综合施策,走自主创新发展新路,努力构建起一道包括政府、企业、农民、第三方机构、科学家、消费者多元共治的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屏障。”王静委员表示。
牢牢守住“舌尖上的安全”,食品企业始终是第一责任人。作为离消费者距离最近的餐饮业从业者,全国政协委员、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董事长严琦对食品安全保障这一话题感触颇深。在她看来,小小的餐桌同时连着两头,“一边是来自供应商的可靠源头,另一边是来自田间地头,两头都有保障,食品安全就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