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成了一种形容词。
瓜子脸形容一个人的脸尖瘦小巧,瓜子牙形容一个人的牙上有凹陷,瓜子腰形容一个人腰特别的细,人类的表达能力已经进化到将比喻词张口就来,而物品成为比喻词的前提是:拥有足够突出的特征及家喻户晓的“知名度”。
世界上有三个国家对瓜子极为痴迷:中国、俄罗斯和土耳其。土耳其有90%的人都嗑过瓜子,中国现代漫画事业的先驱丰子恺也曾写了篇多字的散文,描述了中国人吃瓜子的中毒现象,并激昂的称“发明吃瓜子的人,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
瓜子是怎么成为地球人“社交神器”的?
01.啮齿动物王国
每逢佳节聚餐,甚至餐前午后,只要是闲时都会有那么一群人,从口袋掏出一袋瓜子,倒在手上,捻起一颗开始咀嚼。在文学作品中,《红楼梦》第八回中曾描写到“黛玉嗑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金瓶梅》第十五回中“那潘金莲......探着半截身子,口中嗑瓜子儿,把磕了的瓜子皮儿,都吐下来,落在人身上。”
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公交车、地铁、公园长椅周围,不文明的嗑瓜子行为常常被人曝光,似乎只要有这么一群人在,地上总是有一堆扫不完的瓜子壳,环卫工人看了也只能摇摇头称:我等他嗑完再扫。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葵花籽出口额逐年增长,年我国葵花子出口金额达到6.48亿美元,同比增长4.35%。
从我国各省市葵花子进口额分布来看,年新疆进口葵花子金额为.26万美元,领先于其他地区;排第二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年进口额为.62万美元;其次是山东省,年进口额为.23万美元。
其实嗑瓜子这一行为是从人们漫长而无所事事的农闲时光里养成打发的消磨时间的方式,且最早开始嗑的也不是葵花籽,而是西瓜子。而瓜子最早兴起于北方,由于北方冬季寒冷漫长,农闲时大家便待在家中嗑瓜子聊天,很快嗑瓜子的习俗就这样蔓延开来。
中国人对“消暑”有着独特的追求,欧洲空调安装率低于10%,而中国城市的平均每户拥有1.3台空调。西瓜除了拥有90%以上的含水率和6%的含糖率以外,其运输的难度也较小,哪怕是在古代人们也可以很轻易的将西瓜运抵远地。
后来那个年代食物匮乏,中国人口密度大,开发食物的能力非比寻常,就连西瓜皮都被开发成菜肴,这饱含油脂、蛋白质的瓜子被开发成食物也实属正常。
直到明朝时期,葵花籽的到来让全民都狂欢了一阵。
在这之前,俄罗斯作为先观赏到向日葵的美貌的国家,他们发现向日葵可以为他们带来极佳的原料,因而投入了极佳的热情,随着年连接中俄的中东铁路通车,向日葵也被俄国人带入东北。
相比扁平的西瓜子,葵花籽不仅更容易磕开,且油脂含量更高,味道也更吸引人,最重要的是,其产出的籽量是西瓜的2-3倍。
那么问题来了,所有人都需要消磨时间,为什么偏偏中国人对瓜子情有独钟?
其实不然,我们国家的瓜子虽然没有做到文化输出,但它凭自己的实力打通了中西方的食物共鸣。
土耳其人嗑的瓜子与我们不同,要说我们国人爱嗑焦糖炒过的甜瓜子,那土耳其人就是爱嗑被粗盐沾满的咸瓜子。如果在土耳其的公园长椅下看到一地的瓜子壳,不用怀疑,肯定是本地人干的。
有人称西班牙人嗑瓜子的实力和中国人不相上下,他曾亲眼见到有位西班牙人在西甲的赛场上顶着狂风暴雨打着伞磕着瓜子,曾有调查显示,仅在一个赛季中,西甲和西乙联赛的球场上就消耗了吨瓜子。
哪怕是战斗民族也有为瓜子低头的一天,在俄罗斯,嗑瓜子是一种气质,但他们更热衷于直接抱着一株向日葵开始啃,后来瓜子衍生成了一种混混标配,而瓜子在某种程度上磨炼着俄罗斯社会人的心性,他们甚至为自己起了个独特的名字:养身黑帮。
由于嗑瓜子是一项跨国的全民运动,不少人甚至扬言要将嗑瓜子列入奥运会,吸引各国人民前来参赛,但其实瓜子能让人如此上瘾的原因在于其独有的“PUA”手段。
02.瓜壳中的“井底之蛙”
不得不说,瓜子还真是个“渣男”。
我们嗑一个吃一个的动作刚好完成了“预设目标→行动→大脑分泌快乐激素→完成目标”的设定,这个过程循环刺激大脑,就会使脑内的奖赏机制敏感度变低,这便导致大脑变得难以满足,需要不断提高刺激的强度,“瘾”就是这样形成的。
甚至在管理学上有个瓜子理论,人们一旦吃上第一颗,就会吃起第二颗、第三颗……停不下来;在吃瓜子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做一些别的事情,但回到座位后,都会继续吃瓜子;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一直吃下去,直到吃光为止。
如果让员工像嗑瓜子一样的干活,那么这个企业管理者便是成功的。只要先分解任务,再到及时督促,及时奖励...几乎没有一个员工不对这样的工作模式上瘾。
除此之外,瓜子还被赋予了多子多福、一帆风顺、团圆和睦,在甘肃等地区瓜子还是“傻子”的方言形式。
不过在我们这个看似逢年过节必备瓜子、甚至赋予文化含义的瓜子国家,我们竟不是瓜子最大产国。
有数据显示,自年到年这17年间,葵花籽的最大产区是欧洲,最大产国是乌克兰和俄罗斯,中国的产量排在全球第四。
如果说葵花籽就必须要接受瓜子的文化熏陶,这有些过于片面。对于大多数欧美人来说,他们喜欢吃坚果,但是更喜欢吃用手就能剥出果肉的坚果,因此国外很多超市即使是售卖瓜子,大多卖的也是瓜子仁。
总而言之,欧美地区地广人稀,大多数嫌这样的吃法太“烦”,万圣节用的南瓜子都是直接打包扔掉,更何况一朵花。
不过在国外还是有一些能拿得出手的瓜子品牌的,像美国人最爱吃DAVID和BIGS的瓜子,但多数还是像我们的炒货店,批量销售。
在国内几乎是称霸瓜子市场的,当属洽洽。
近日,洽洽食品披露了年度业绩快报。数据显示,公司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9.85亿元,同比增长13.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亿元,同比增长15.52%。
这份财报的亮眼之处在于尽管受到疫情的反复冲击,甚至是涨价风波后,洽洽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逆流而上,甚至实现了超预期的增长。
从大品类来看,洽洽一直处在炒货坚果中的龙头地位,其创始人陈先保曾说“保持地位的办法就是永远在创新”,这句话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无论是年冲击上市,还是先人一步衍生出C2C、团购、分销、拍卖等多种电子商务模式。
然而今年4月,洽洽曾饱受增速下降的困扰,从宏观层面来看,瓜子虽然是洽洽的核心产品,但其在顺应瓜子市场发展的同时,并没有过多增量的表现。
但必须要面对事实的是,洽洽能够“出人头地”的原因是瓜子市场是一个“小个体,大市场”的存在,试问除了洽洽你还能说出几个知名的瓜子品牌?
据统计,截至年,洽洽食品葵花子业务收入达到37.25亿元,同比增长12.8%,年洽洽食品葵花子产品贡献了70%的营业收入和74%的毛利额。
食品的尽头是“出海”,洽洽早在年便开始了国际化之路,并细心的在国外的ChaCha瓜子包装背面添上了嗑瓜子的示意图教学,年洽洽的泰国工厂正式投产。
不过要想盘踞国外的坚果市场并不容易,过去十年间,我国的坚果市场从亿增长至亿,主要动力来自人们对巴旦木、山核桃、碧根果、夏威夷果等高端坚果的消费热情。
尽管袋装瓜子的销量提升了50%,但这正是国内瓜子市场逐渐萎缩的结果,原先遍地铺开的现炒零售方式已经随着国人“素质”的提升销声匿迹,瓜子的主流消费场景被环境保护的规定限制在了条条框框中。
国内发展遇顶,种植生产也随着政策的更迭限制了产量,中国自给自足的粮食政策下,多数耕地被规划为谷物种植,即使在坚果种植区,也大都没有实现工业化,只能依靠人力种植采摘。
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瓜子文化输出,它本身就是外来的,也有自己的“想法”。
参考:
年中国瓜子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葵花子出口额逐年增长——张鑫
瓜子理论——曹子祥《中国市场》
中国人为什么热爱嗑瓜子?——遗留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