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菌株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中以B1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黄曲霉毒素对粮油及其制品污染性极强,当粮食未能及时晒干及储藏不当时,往往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并随着加工污染油脂。
由于高温对于黄曲霉毒素的影响很小,因此在食用油质量标准中,对于黄曲霉毒素的管控十分严格。在食用油加工过程中,是如何控制黄曲霉毒素的?对于食用油中的黄曲霉毒素,精炼油设备又是如何将其除去的呢?
油厂在生产食用油的过程中,可以从原料上来减少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通过采用合格的油料、科学的保存条件。在油料清理阶段,通过机器或人工去除发霉变质的油料等方法,从源头上减少油料被污染的可能性。
原料挑选如果油脂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可以通过精炼设备将黄曲霉毒素去除。
油脂在精炼设备中会通过脱胶、脱酸、脱水、脱色、脱臭等工序,其中脱胶脱酸工序是通过碱练的方式,用碱中和游离脂肪酸,并同时水洗去除磷脂、蛋白质等胶溶性杂质的一道精炼工序。
精炼油设备碱练过程中,在油脂中加入1%NaOH溶液,破坏黄曲霉毒素的分子结构,形成香豆素钠盐。后者可溶于水,在精炼脱胶水洗后可将毒素去除。加碱水洗可以使油中黄曲霉毒素降至标准以下,甚至不能检出,达到国标食用油的质量和卫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