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
作者:华泰期货研究院
来源:华泰期货研究院
策略摘要
俄罗斯“断气”延期以及俄欧双方博弈加剧,短期对天然气、原油、动力煤等能源价格构成直接利好,其次,通过间接传导对有色的锌、铝(供给端减产),能化的PTA、苯乙烯(成本支撑),农产品的大豆、菜籽、棕榈油和玉米谷物等(成本传导、冬播风险)带来一定利好。此外,该事件还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扩大能源制品及工业制成品出口。
对上述商品价格支撑的核心是天然气和电价,6月上旬至今“北溪1号”供给在西北欧大陆消费量占比从46%降至13.46%,并且高气价和电价对下游需求的负反馈已经开始显现,俄罗斯天然气供给进一步降至0的推升力相对有限。今年冬季来看,欧盟的储气理论上能支持够冬季供暖和工业设施运行约10个月,反而是美国今冬的能源风险以及全球的冷冬风险更值得
核心观点
俄罗斯“断气”后全球冬季能源供应分析
欧盟的储气理论上能够支持冬季供暖和工业设施运行约10个月。面对能源短缺,7月26日,欧盟批准“弱化版”的限制天然气需求提案,希望将天然气用量削减15%。截至9月2日,欧盟成员国的天然气平均存储水平已达总量的81.17%。而欧盟年1-7月的天然气总供应约12亿立方米/日,近五年取暖季的实际消费量约15亿立方米/日,而7月底至今,俄罗斯将“北溪-1号”管道的输送量降至管道运力的20%,其输送量在地区消费量中的占比进一步降至13.46%。假设俄罗斯完全“断气”,欧盟的储气理论上能够支持冬季供暖和工业设施运行约10个月,足够支撑剩下8个月的用量至明年5月的消费淡季。
我国能源供应稳定。一是我国具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和产量,我国年天然气产量达.8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四;二是天然气进口国多元化,我国LNG进口国多达24个,年我国进口天然气亿立万米;三是通过长期协议保证供应,中国与俄罗斯、美国等两大LNG出口国都分别签订了长达30年(每年亿立方米)、20年(万吨/年)的液化天然气协议。总的来讲,我国能源供应受俄罗斯“断气”影响较小。
俄罗斯“断气”对能化板块影响最为直接
一、天然气:对西北欧大陆气价推涨幅度有限,但将加剧全球LNG市场紧张局面
对西北欧大陆气价推涨幅度有限。对西北欧大陆地区的气价而言,自8月19日俄罗斯宣布“北溪-1号”将暂停三天供应后,西北欧大陆地区的天然气价格已经经历了约两周的明显上涨,市场实际上已经消化了一部分担忧的情绪。从基本面来看,6月上旬,在“北溪-1号”满负荷运营时,“北溪-1号”管道输送量约占到西北欧大陆地区消费量的46%;7月底至今,俄罗斯将“北溪-1号”管道的输送量降至管道运力的20%,其输送量在地区消费量中的占比进一步降至13.46%。并且尽管后续西北欧大陆地区将进入天然气传统的消费旺季,但高企的气价对下游消费的抑制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尤其是工业和电力部门。综合来看,俄罗斯宣布延长“北溪-1号”供应中断的期限,短期内会再度推高西北欧大陆地区的气价,但预期推涨的幅度将十分有限。
“断气”将加剧全球LNG市场紧张局面。在俄罗斯延长“北溪-1号”供应中断的期限后,可供西北欧地区弥补供给缺口的渠道包括进口管道气、区域内储气库和进口LNG。其中进口管道气和区域内储气库的供给补充预计非常有限,“断气”带来的供给缺口需要由进口LNG进行填补。全球主要LNG供应国受出口终端事故、国内政策限制、地区产量下滑、政治博弈持续等不同因素影响,已不同程度降低了LNG的出口量。因此,在欧亚地区需求均较为旺盛的背景下,全球LNG市场供需格局持续紧张,欧亚买家对货源的抢夺预期将更加激烈。
二、原油;;成品油:将进一步刺激石油替代消费
天然气价格攀升将进一步刺激石油替代消费。在地缘博弈升级、俄罗斯中断“北溪一号”输气的背景下,本就处于高位的欧洲乃至国际天然气价格面临进一步的上行风险,天然气的短缺和价格攀升均将刺激石油类燃料的替代消费,最终将转化为原油需求的增量。参考部分机构的预测,今年冬季油气替代需求有望达到80至万桶/日。虽然考虑到发电、取暖终端的消费结构,替代天然气的燃料以成品油(柴油、燃料油、LPG等)为主,但通过成品消耗到原料投入的反馈,最终都将体现为原油需求的增长。如果油气替代的逻辑能够完全兑现,则冬季原油市场存在进一步收紧的预期。
天然气价格攀升对部分成品油的供应还会造成一定影响。具体而言,作为炼厂制取氢气的主要原料之一,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将推升炼厂的氢气成本,进而提高加氢裂化、加氢脱硫等装置的成本。这些二次装置主要用于生产汽柴油及低硫燃料油,因此俄罗斯“断气”可能也会间接收紧汽柴油与低硫燃料油的供应。
三、化工品:部分化工品供应将边际收紧
PE、PP的海外供给将不及预期。近期海外聚烯烃低价导致中国进口窗口打开,而PE,PP欧洲产能占全球13.6%及14.6%,量级尚可,因此欧洲当地聚烯烃供应的潜在缺口大概率会分流北美中东的货源,造成中国聚烯烃的进口量回升速率不及预期。
PTA和苯乙烯受到较强的成本支撑。EB及纯苯的欧洲产能占比高达19.5%及19%,是影响最大的品种,欧洲上述两个品种的供应下滑预期,将导致全球芳烃进一步偏紧。目前中国纯苯港口库存及苯乙烯港口库存虽然是在低位回建,但绝对库存水平仍在低位,若年底欧洲芳烃产能削减有可能放缓本轮中国纯苯及苯乙烯的累库速率,
俄罗斯“断气”对其他商品的影响
有色板块重点
黑色商品中动力煤现货将表现强劲,而黑色其他商品均属于供需双弱的格局。一方面俄罗斯“断气”导致的天然气和电力价格持续抬升,增加了各国煤电的替代需求,纷纷延迟关闭或重启燃煤电厂,另一方面西方禁运俄煤以及天然气和铁路运输的影响,下半年全球煤炭市场供应预计仍十分紧张,因此动力煤受益明显。对钢铁产量链来说,能源紧张将导致“供需双杀”。
对农产品而言,由于能源供应紧张,欧洲地区农业投入成本增加,未来冬播作物面临风险,同时由于今年夏季的极端高温事件,造成当前欧洲部分农产品已经出现减产,叠加俄乌冲突影响持续,作为欧洲粮仓的乌克兰,新一年度粮食产量同样不乐观。在欧洲地区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后期只能加大从全球粮食市场进口采购的力度,进一步推高国际粮价。而当前我国部分主要农产品进口依赖度仍然偏高,尤其是大豆、菜籽、棕榈油和玉米谷物等,每年仍保持较高进口量,一旦国际粮价始终处于高位运行,这也会推高我国农产品进口成本。
风险
地缘政治风险(上行风险);全球冷冬(上行风险);全球疫情反复(下行风险);全球经济超预期下行(下行风险);美联储加息(下行风险)。
一俄罗斯“断气”后全球冬季能源供应分析
欧洲天然气库容足够今冬用量
“北溪1号”无限期停气,天然气供应进一步收紧。据GIEAGSI数据,截至9月2日,欧盟成员国的天然气平均存储水平已达总量的81.17%。作为工业生产和家庭取暖的能源消费大国,德国的天然气存储水平也已达到85.02%,基本完成供暖季存储目标(10月份存储量达到85%)。按计划,俄罗斯通往欧洲最大的天然气输送管道——“北溪1号”在经过3天的维护后,于9月3日凌晨恢复输气。但俄罗斯表示,在维护过程中发现了3个涡轮机和其他设备的多处漏油现象,在故障排除前将完全停止输气,恢复输气时间待定。Entsog透明平台数据显示,自8月31日起,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日供应量较此前已下降近60%,仅保留了经乌克兰输气管道的运行。
欧盟的储气理论上能够支持冬季供暖和工业设施运行约10个月。面对能源短缺,7月26日,欧盟批准“弱化版”的限制天然气需求提案,希望将天然气用量削减15%。而欧盟年1-7月的天然气总供应约12亿立方米/日,近五年取暖季的实际消费量约15亿立方米/日,而7月底至今,俄罗斯将“北溪-1号”管道的输送量降至管道运力的20%,其输送量在地区消费量中的占比进一步降至13.46%。假设俄罗斯完全“断气”,欧盟的储气理论上能够支持冬季供暖和工业设施运行约10个月,足够支撑剩下8个月的用量至明年5月的消费淡季。
9月2日G7发布公告,将对俄罗斯石油实施价格上限。该制裁与原油进口禁令同步实施。而俄方回应将对采取价格上限的国家停止供应石油。近期俄欧双方在能源市场上的政治博弈显著升级。我们认为印度、中国、土耳其等国家大概率不会接受G7价格上限,并会采取其他方式来运送俄油。日韩等国家可能会接受G7价格上限,但俄罗斯大概率对这些国家停止供油,综合来看,G7价格上限的实施,会导致在12月5日后俄罗斯原油出口难度增加,出口降幅预期增加,对油价产生上行风险,虽然这并不是欧盟政策设计的本意,但最终结果可能与欧盟与美国调控油价的政策初衷背道而驰。
美国在今冬面临天然气危机的不确定性增强。美国能源信息署8月26日报告,截至当周,美国天然气库存总量为亿立方英尺,较此前一周增加亿立方英尺,较去年同期减少亿立方英尺,同比降幅7.9%,同时较5年均值低亿立方英尺,降幅11.3%。天然气库存走势具有高度季节性,而EIA天然气库存已持续位于5年均值之下,库存供应出现风险,天然气价格涨势加大。
天然气是美国主要的发电及供暖能源之一。据EIA数据,年,美国天然气全年发电1,,千兆瓦,占美国发电结构的38%左右,稳居所有能源发电量首位。今年夏天,高温热浪袭击美国本土多地,使得居民用电制冷需求大幅增加,过去的5-6月平均每月天然气消费.5百万立方英尺,同比增长5.3%。而参考美国的天然气消费结构,通常冬季天然气取暖需求更为旺盛,取暖用量在亿立方英尺/天左右,天然气消费量较于夏季平均上升至1~立方英尺/天。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上半年美国对欧洲的LNG出口量持续增加,美国天然气库存目前持续处于往年均值以下水平。回顾历史规律,天然气注入季节一般为期7个月(4-10月),若在接下来的两个月,补库速度跟过去五年均值一致,则库存将上升至亿立方英尺。自年以来,美国注入季节结束后,库存仅有一次低于亿立方英尺。值得
中国的天然气进口国多元化,长协气源保供稳价。我国天然气储量丰富。据《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我国自产天然气超过亿立方米,连续5年增产超过10亿立方米,年产量达.8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四。年,全国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亿立方米。其中,常规气(含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分别达到亿立方米、亿立方米和亿立方米。年,全国天然气产量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8%,连续五年增产超亿立方米。
天然气进口国多元化。我国LNG进口国多达24个,年,进口天然气亿立万米,同比增长19.9%。其中,澳大利亚、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美国、卡塔尔及马来西亚六个国家的进口量合计亿立方米,占比77%。3.长期协议保证供应,价格稳定。在全球天然气价格飙升之下,中国天然气市场总体实现量增价稳,市场化、合同化的保供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中国与俄罗斯、美国等两大LNG出口国都分别签订了长达30年(每年亿立方米)、20年(万吨/年)的液化天然气协议,与之配套的液化天然气接收设施也已在山东、天津等地开始建设。总的来说,由于自身产量的不断扩大、进口国多元化以及长协气源的保供稳价,中国受俄罗斯”断气“的影响较小。
二俄罗斯“断气”对化工板块的影响
天然气:对西北欧大陆气价推涨幅度有限,但将加剧全球LNG市场紧张局面
1)短期内将抬升西北欧大陆地区气价,但推涨幅度或将十分有限
对西北欧大陆地区的气价而言,从市场情绪来看,自8月19日俄罗斯宣布“北溪-1号”将暂停三天供应后,西北欧大陆地区的天然气价格已经经历了约两周的明显上涨,价格再度刷新历史高值记录,市场实际上已经消化了一部分担忧的情绪。因此,此次俄罗斯宣布延长“北溪-1号”供应中断的期限,在短期内仍会激发市场一部分的看涨情绪,但预期对价格的推涨作用并不会超过此前的力度。
从供给端来看,自今年初夏以来,俄罗斯通过“北溪-1号”管道输送至西北欧大陆地区的天然气量呈阶梯递减的趋势,其对西北欧大陆地区的供应影响正在逐步减弱。6月上旬,在“北溪-1号”满负荷运营时,“北溪-1号”管道输送量约占到西北欧大陆地区消费量的46%;6月中旬-7月中旬,俄罗斯将“北溪-1号”管道的输送量降至管道运力的40%,其输送量在地区消费量中的占比降至约25%;7月底至今,俄罗斯将“北溪-1号”管道的输送量降至管道运力的20%,其输送量在地区消费量中的占比进一步降至13.46%。因此,若仅从整体供应量的影响来评估,此次俄罗斯延长“北溪-1号”供应中断期限对西北欧大陆地区的影响要远低于6月中旬俄罗斯将“北溪-1号”管道的输送量骤降至40%时的影响。
从需求端来看,虽然随着秋冬季的来临,西北欧大陆地区将进入天然气传统的消费旺季,但自今年夏季以来,西北欧大陆地区高企的气价对下游消费的抑制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这在工业和电力部门体现的最为突出,部分企业实际上已不堪重负,无力再为高企的气价买单。
从政府角度来看,欧盟各国能源部长将于9月9日举行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应对天然气和电力价格飙升的问题,欧洲各国目前已纷纷提议为天然气和电力价格设置上限,并推动天然气和电力价格的脱钩。因此,欧洲各国政府的干预或将有助于平抑地区高企的气价。
因此,综合来看,俄罗斯宣布延长“北溪-1号”供应中断的期限,短期内会再度推高西北欧大陆地区的气价,但预期推涨的幅度将十分有限。
2)将进一步加剧全球LNG市场供需紧张的局面
在俄罗斯延长“北溪-1号”供应中断的期限后,可供西北欧地区弥补供给缺口的渠道包括进口管道气、区域内储气库和进口LNG。
从管道气来看,挪威管道系统方面,9月份,北海气田的多个区块将密集进入检修期,期间管道气外送量将出现间断性下滑,短期内不太可能对西北欧大陆地区有供应增量。英国方面,虽然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英国通过IUK和BBL管道输送至西北欧大陆地区的供应量明显提升,但由于英国气田产量的限制以及本国较为强烈的需求,可进一步增加的供应量也极为有限。
从储气库来看,目前西北欧四国储气库的注气速度高于此前预期,德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库存水平在总库容量中的占比已分别达到85%、92.4%、89.64%以及78.76%,可为地区提供一定的供应保障。但根据欧盟的强制要求,在10月中旬-11月初本轮注气期结束之时,各国储气库的库存水平要达到总库容量的90%。因此,为保障冬季供应,预期西北欧各国仍将会继续对储气库进行填充,并不会过早进行大量的抽采用以填补目前的供给缺口。
综合来看,在其他供给渠道补充有限的情况下,“北溪-1号”给西北欧大陆地区带来的供给缺口仍将需要由进口LNG进行填补,地区对LNG货源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加大。而目前,同为LNG主要消费地的东北亚各国,自8月上旬开始就积极为冬季备货,不断加大采买力度,用以抵御今年冬季市场可能出现的供给短缺。
但从供给端来看,全球主要LNG供应国受出口终端事故、国内政策限制、地区产量下滑、政治博弈持续等不同因素影响,已不同程度降低了LNG的出口量。因此,在欧亚地区需求均较为旺盛的背景下,全球LNG市场供需格局持续紧张。而此番俄罗斯延长“北溪-1号”供应中断的期限,将进一步加剧全球LNG市场紧张的局面,欧亚买家对货源的抢夺预期将更加激烈。
原油;;成品油:天然气价格攀升将进一步刺激石油替代消费
在地缘博弈升级、俄罗斯中断“北溪一号”输气的背景下,本就处于高位的欧洲乃至国际天然气价格面临进一步的上行风险,而天然气价格的攀升将刺激石油类燃料的替代消费,最终将转化为原油需求的增量。
具体而言,按照同等热值换算(不考虑燃烧效率)目前天然气价格已大幅超出石油类的燃料(原油、柴油、燃料油、LPG等)。而这些燃料在发电、取暖等终端上与天然气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由于使用场景、基础设施、技术等因素的限制,不同类型的燃料无法完全替代),巨大的价差将驱使消费终端尽可能使用更多的原油;;成品油来填补天然气的缺口,而到了冬天取暖旺季时这一趋势预计将进入高峰。
参考部分机构的预测,今年冬季油气替代需求有望达到80至万桶/日。虽然考虑到发电、取暖终端的消费结构,替代天然气的燃料以成品油(柴油、燃料油、LPG等)为主,但通过成品消耗到原料投入的反馈,最终都将体现为原油需求的增长。如果油气替代的逻辑能够完全兑现,则冬季原油市场存在进一步收紧的预期。
此外,天然气价格攀升对部分成品油的供应还会造成一定影响。具体而言,作为炼厂制取氢气的主要原料之一,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将推升炼厂的氢气成本,进而提高加氢裂化、加氢脱硫等装置的成本。这些二次装置主要用于生产汽柴油及低硫燃料油,因此俄罗斯“断气”可能也会间接收紧汽柴油与低硫燃料油的供应。
俄罗斯“断气”背景下,部分化工品供应将边际收紧
俄罗斯对欧洲“断气”的影响下,欧洲各化工品供应将有所收紧。本小节梳理中国从欧洲直接进口的各化工品进口占比,以及欧洲各化工品产能占全球产能的情况,以判断本轮欧洲化工品的潜在减产对哪个品种影响最大
从进口占比来看,左下图是年1-7月中国海关统计的中国从欧洲进口的基础化工品的进口占比。其中的甲醇、EG、PX、EB、纯苯从欧洲进口量占总进口量接近于0%,因此欧洲对上述品种的物流无直接影响。而年1-7月中国从欧洲进口PE占中国1-7月的PE总进口量比例在4.1%,均聚PP亦在3.8%附近,占比亦不大。因此总体来看,欧洲基础化工供应的潜在减少不是通过直接出口到中国的物流缩量来完成。而是通过间接物流,逻辑是欧洲化工品开工下降-中东及美国发往欧洲比例上升而导致发往亚洲的量级减少,传导时间预计偏长。
右上图是各化工品的欧洲产能占全球产能的占比数字。甲醇、EG、PX的欧洲产能占全球占比分别在5.3%、3.8%、4.1%,理论上影响不大,但PX我们放到后面再提。
目前的背景是四季度在外需偏弱背景下,海外聚烯烃低价导致中国进口窗口打开,市场原本就预期中国聚烯烃四季度进口逐步放量。而PE,PP欧洲产能占全球13.6%及14.6%,量级尚可,因此欧洲当地聚烯烃的潜在缺口大概率会分流北美中东的货源,造成中国聚烯烃的进口量回升速率不及预期。
而EB及纯苯的欧洲产能占比高达19.5%及19%,是影响最大的品种,欧洲上述两个品种的供应下滑预期,将导致全球芳烃进一步偏紧。目前中国纯苯港口库存及苯乙烯港口库存虽然是在低位回建,但绝对库存水平仍在低位,若年底欧洲芳烃产能削减有可能放缓本轮中国纯苯及苯乙烯的累库速率,
三俄罗斯“断气”对黑色板块的影响
首先利多动力煤,天然气紧缺导致与天然气相关度较高的煤炭资源也被动紧张,年上半年受制于经济增幅放缓影响,虽然俄乌战争之后由于天然气价格高企,许多国家开始增加煤电需求,延迟关闭或重启燃煤电厂,但是煤炭消费需求整体变化不大。根据IEA预测,年上半年全球煤炭消费仅下滑0.5%,全年煤炭消费增长0.7%,达到80亿吨,与年消费峰值持平。俄乌战争开始之后,西方发达国家陆续禁止俄煤进口,下半年俄罗斯出口量大概率将有所下降,而由于天气和铁路运输影响,南非和澳大利亚煤炭出口可能也将减少,即便印尼和其他国家能够增加一定出口量,但下半年全球煤炭市场预计仍将十分紧张。
对钢铁产量链来说,能源紧张将导致“供需双杀”。俄乌战争以来,欧洲能源持续紧张,电力价格也屡创新高,当地CPI也屡创新高。最先受到冲击的是当地的制造业,其核心表现即欧元区PMI不断下滑,制造业成本不断增加,需求下滑。从产量上来说,7月份欧洲地区粗钢产量.7万吨,同比下降9.2%。8月份以来,随着电力价格的高企,更多企业开始停减产:
1)意大利大型钢铁集团阿尔维迪宣布即将暂停其位于克雷莫纳的电炉炼钢厂至8月底。
2)与此同时,世界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集团位于法国和德国的钢厂也于7月中旬开始停产检修,何时恢复生产时间未定。9月初,全球第二大、欧洲最大钢铁集团安赛乐米塔尔(ArcelorMittal)发布公告称,将在未来几个月里部分关闭两座德国工厂的产能。并关闭其位于奥地利、不莱梅的两座高炉,以及德国汉堡的一座直接还原铁厂。
3)8月初,位于Genk的比利时Aperam工厂就关闭了,其不锈钢板坯产能万吨。近期,西班牙集团Acerinox(不锈钢产能万吨)也宣布将减产,并让85%的员工暂时工作时间缩减至少15天。
因此,预计在欧洲“断气”影响下,黑色商品中动力煤现货将表现强劲,而黑色其他商品均属于供需双弱的格局。
四俄罗斯“断气”对有色板块的影响
锌铝:能源成本影响下出现不同程度减产
铝方面,据统计,全球电解铝建成产能总计约万吨,其中欧洲地区总建成产能约.8万吨,全球产能占比约13%。近期全球高温干旱天气持续,叠加欧洲与俄罗斯之间制裁与反制裁措施频发,欧洲能源价格屡次抬升导致当地电解铝企业受成本压力影响减产频发。截至目前,欧洲铝冶炼企业共减产近万吨。若俄罗斯完全断气导致能源价格飚升,预计短期内海外电解铝企业难以复产,且从电力合同和燃料类型等方面来看,仍有约60万吨左右产能处于减产风险,需
锌方面,受能源价格影响,近期全球最大锌冶炼企业之一新星公司称将从9月1日起关闭其位于荷兰年产能30万吨的BUDEL锌冶炼厂,实际产量在28万吨左右,但考虑到海外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波动较大,仍需
虽然在通货膨胀和经济疲软的压力下,下游和终端消费或均难以提供大幅驱动力。但在地缘政治冲突叠加天气等因素的干扰,海外能源潜在危机尚未解除,若俄罗斯完全“断气”导致能源危机再度大规模发酵,存在天然气价格飚升带动炼厂成本线拉涨并促使冶炼厂被迫扩大减停产的可能性,需密切
铜:需求端风险要大于供给
就北溪一号管道关停影响而言,除去此前已经受到俄乌战争波及较大的德国以及波兰之外,北欧地区也将受到较为显著的影响。欧洲地区诸如德国以及波兰等受到能源问题相对较为严重的国家占欧洲总冶炼产能的占比约为45%(70.8万吨),北欧地区芬兰与挪威产能约在15万吨左右,虽然在铜的冶炼成本中电力的占比相较于铝以及锌品种相对较小,加之部分冶炼厂已经签订了天然气的长协供应,因此对于冶炼供应的影响或许并不十分显著,但是倘若因为能源紧俏而导致整个地区被迫完全停产,则总体影响也难以被忽略。此外由于欧洲地区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重要的工业国家在铜终端相关板块多有涉及,而终端企业与上游相比又相对分散,故倘若能源紧俏进而导致能源以及电力价格的走高,对于铜品种需求端的影响或将更为显著。
展望未来,至年,欧洲地区冶炼产能占比基本维持在11.50%上下,因此即便此后能源问题对于欧洲的影响愈发严重,但是对于整体冶炼产能的影响仍相对有限。
在废铜方面,欧洲产能占比同样在11%左右(.37万吨),但产能分布相较于精铜冶炼企业更为分散,并且北欧的占比相对较高,而此次北溪一号管道断供影响将会波及到北欧地区,故此废铜方面的供应同样将会受到较大冲击。
在消费方面,欧洲地区铜终端占比相较供应端而言偏高,年前4个月,欧洲需求占比达到16.8%。同时主要需求集中于德国、意大利(41.7%),因此倘若北溪管道供应被完全切断,那么对于铜品种需求端短期内的影响将会更为显著。极端情形下,或有近万吨的需求将会受到冲击。
不过相对有利的因素是,目前铜需求中与新能源有关的比例正在逐步攀升,目前已达到9%左右的水平,排除系新能源汽车外,光伏以及风电等板块本身将会对传统能源产生替代,这一方面会使得铜品种未来需求展望持续向好,另一方面也会使得欧洲地区逐渐降低对于传统能源的依赖。因此就长期展望而言,铜品种的基本面对于欧洲能源紧俏这一因素的抵抗能力或许相对较强。
镍:对镍价影响稍偏空
欧洲能源危机对镍消费影响略大于供应,对镍价影响稍偏空,不过由于全球原生镍供需皆集中在亚洲地区,欧洲占比相对较小,因此其对镍价影响相对有限。
从能源消耗来看,精炼镍生产工艺中,电力成本占比相对较小,明显低于NPI环节,不过由于NPI仅在中国和印尼两个国家生产,欧洲能源危机对此影响相对有限。而且当镍价处于1.8美元上方时,全球大部分镍产能都处于盈利状态,当前价格下镍冶炼厂利润处于高位,能源成本小幅增加对供应影响有限。
由于俄罗斯之外的欧洲地区,镍供应国集中在挪威、芬兰、英国等北欧和西欧国家,消费国集中在德国、意大利、比利时、法国、西班牙等中欧和南欧国家,而从能源结构来看,北欧的可再生能源整合处于领先低位,其受传统能源的影响程度低于中欧南欧等地区,且俄罗斯之外的欧洲地区镍消费占比略高于供应端,因此欧洲能源危机对镍消费的影响稍大于供应端。
因此,在三种情景假设下,欧洲能源危机对镍供需影响如下:
乐观假设下,下半年欧洲地区部分削减天然气使用量且供应补充相对稳定,加之无极端天气干扰,天然气及电力价格持续回落。由于当前价格下镍企利润水平较好,且能源成本占精炼镍生产比例偏低,因此乐观情景下,镍价受到影响较小。
中性假设下,虽然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冲击,能源价格偶有波动,但天然气供需矛盾未发生持续明显激化。由于欧洲地区镍产能利润相对较好,且能源成本占比不高,对供应端影响有限,反而需要
悲观假设下,今年下半年欧洲地区将再度经历极端天气,天然气消费量明显提升而供应受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极度不足,天然气及电力价格持续冲高。在此悲观情景下,欧洲能源危机对欧洲镍消费端的影响可能大于供应端,对镍价产生一定的利空影响。
硅: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
海外工业硅生产企业主要有环球冶金、挪威埃肯及巴西Rima。欧洲生产企业相对较少,主要位于西班牙和法国的Ferroatlantica,挪威的Elkem与Holla,德国的RWSilicium。
从现有主要生产企业看,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位于西班牙与德国的企业,上半年位于西班牙的Ferroatlantica产量同比下滑约10%,位于德国的RWSilicium也有减产,主要以交付合同订单为主,而位于挪威的企业受影响较小。
从全球供应分析,年欧洲工业硅产能合计约57万吨/年,全球产能约万吨/年,仅占全球产能9%,除俄罗斯外,其他欧洲国家产能仅占全球产能约8%。最大生产国挪威受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影响很小,德国法国受影响较大,减产较多,但由于欧洲受影响产能在全球占比较小,对于全球及中国影响较小。
从消费端看,欧洲地区工业硅消费全球消费占比约13.9%,除俄罗斯外消费占比约12.8%,欧洲地区工业硅部分需要进口,但由于欧洲对中国工业硅收取较高关税,因此很少从中国进口,主要从巴西与北美进口。消费主要在有机硅与铝合金领域,铝合金领域受终端汽车等消费领域受限影响,需求增长有限。欧洲地区有机硅生产主要集中在德国、英国及法国,受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影响较大。
从欧洲工业硅生产与消费情况来看,俄罗斯“断气”对于欧洲当地工业硅生产与消费都将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消费方面,可能导致欧洲多数有机硅与多晶硅企业减产或停产,将有利于中国有机硅产品出口,减少多晶硅进口,对于带动国内工业硅消费有利,但由于欧洲在全球占比较小,预计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
五俄罗斯“断气”对农产品板块的影响
俄罗斯停止北溪一号天然气输送,将进一步加剧欧洲地区能源紧张局势,而能源与农业投入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能源价格高企将抬升农产品投入成本,造成种子、化肥、农药、机械等成本的上涨,从而抬高整体农产品价格中枢。从长期趋势来看,能源价格走势往往也与主要农产品价格走势存在较强相关性。如果欧洲地区能源紧张局势长期持续下去,这对后期欧洲地区小麦、油菜籽等冬播作物或构成不利影响。
首先,由于今年三季度欧洲地区经历了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造成今年欧洲玉米和葵籽等春播作物产量受损,按照卫星遥感监测数据以及欧盟官方数据预估,目前为止欧洲地区玉米和葵籽产量同比去年或减产10%以上。在春播农作物减产的情况下,如果一旦后期欧洲冬播作物播种和田间管理遇到挑战,势必会造成欧洲地区粮食供应进一步收紧,尤其在乌克兰新作粮食产量受俄乌冲突影响的情况下,欧洲地区或只能加大从南北美等地区的农产品进口,进一步推高国际粮食价格。
其次,欧洲地区天然气供应短缺,将导致工业用电紧张,据悉目前欧洲地区部分油籽压榨厂已经出现减产或停机的情况。在工业生产下降的情况下,欧洲地区或加大直接进口农业加工副产品,例如近期CBOT美豆粕价格的强势,部分原因就是来自欧洲进口采购增加的支撑,包括未来油脂和生柴进口的增加,也将支撑国际油脂市场价格。
整体来看,由于能源供应紧张,欧洲地区农业投入成本增加,未来冬播作物面临风险,同时由于今年夏季的极端高温事件,造成当前欧洲部分农产品已经出现减产,叠加俄乌冲突影响持续,作为欧洲粮仓的乌克兰,新一年度粮食产量同样不乐观。在欧洲地区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后期只能加大从全球粮食市场进口采购的力度,进一步推高国际粮价。而当前我国部分主要农产品进口依赖度仍然偏高,尤其是大豆、菜籽、棕榈油和玉米谷物等,每年仍保持较高进口量,一旦国际粮价始终处于高位运行,这也会推高我国农产品进口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