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戚晨
“碳中和”风口下,生物柴油成了“香饽饽”。近日,经济导报记者采访山东几家生物柴油领域的企业了解到,虽然该行业发展前景大好,但企业仍面临“出口为主,在国内市场不吃香”的窘境。
走向销售终端有“三大关”
“生物柴油是以植物和动物油脂等生物基材料为原料加工的柴油,相较于石化柴油,突出优势在于其可再生、与环境友好,通过植物的碳汇形成闭环,进而实现碳排放的零增长。”中国石油大学正和生物柴油实验室主任冀星教授向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通过“地沟油”等废弃油脂提炼的生物柴油不仅清洁、低碳,还不涉及与人争粮争地等问题,因此备受行业青睐。
据了解,生物柴油性能与石化柴油相近,其可直接或以任意比例与石化柴油混合用于内燃机燃烧。根据美国一项检测结果,在石化柴油中添加20%的生物柴油,可减少排放50%的二氧化碳、70%的二氧化硫,空气毒性可降低90%。
产品生产出来了,但要想作为商品顺利地销售出去,生物柴油还需要拿到合法的“身份”。
“从公司成立至今17年时间,我们不仅需要做研发、出产品,还需要解决对接市场、协调行业政策等多项工作。”德州市荣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荣光告诉经济导报记者,目前公司的生物柴油全部依靠自主技术和研发,但作为生产企业,荣光生物没有油品的经营权,只能通过供应大型运输企业内部进行销售,比如矿区内部的运输,针对社会需求却无法供应。
此外,据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全国目前共有家生物柴油企业,有原料控制权的不多。国家发改委支持的个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城市中,真正与生物柴油产业形成有机结合的也不多。原料、技术、成本一度成为阻碍生物柴油走向成品油销售终端的“三大关”。
经济导报记者在与一位专门做地沟油回收的商户交流中了解到,之前有不少生物柴油企业向他们收购原料,但在收购过程中会遭遇很多“黑幕”甚至一度“吃不饱”。近年来国家鼓励支持废弃油脂国内利用,目前回收情况趋好。
企业多在单打独斗
“目前山东省内我们应该是‘剩下’的为数不多的生物柴油生产企业了,之前淄博、枣庄都有相关产业企业,但因为环保问题很多都关掉了。”3月29日,李荣光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山东生物柴油企业的现状。
他表示,提炼生物柴油需要用硫酸作催化剂,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有刺鼻的味道,单这一项就不够环保。此外,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处理也是问题。“环保严查,很多做生物柴油生产的小厂和小企业都直接关停了。”
“企业减少,总体来看竞争少了,大浪淘沙留下的企业,日子比以前好过了。”李荣光介绍,目前国内自主技术生产的生物柴油以出口为主,国内也有销售,采取的是多种经营的模式。
而与其他行业同行相比,荣光生物并没有“赚得盆满钵满”。受制于较高的收运和处置成本,生物柴油生产企业长期处于成本倒挂的窘境。
“生物柴油主要的原料是地沟油,但是很多饭店或者个体回收企业卖给我们,没有进项发票。按照国家的税务规定,我们需要缴纳13%的税费。通过多年与税务机关的协商和实际报税,我们目前的实际税负在5%多,算下来成本还是高,直接影响的是利润。”李荣光给经济导报记者算了笔账,地沟油收购价格在元/吨,成品生物柴油按照元/吨销售,每吨差价只有元。而这还不算荣光生物十余年累计投入了2亿元的研发费用等等成本,“我们的利润可想而知。”
另外一家山东能源企业的负责人徐维新,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同样的观点:“目前国内发展生物柴油具有比较优势。技术上,中国是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产量上看,中国生物柴油产量逐年攀升。但企业的产品多数销往海外,真正在国内可以使用的渠道并未完全畅通。”
徐维新介绍,目前国内还没有混掺生物柴油的鼓励政策,只有上海市出台了《支持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推广应用暂行管理办法》。由于政策、市场和大众认知尚不成熟,我国生产的生物柴油仍是以出口为主,多数企业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让企业无法做大做强。
打开新局面
行业正在悄然变化。河北隆海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正在积极申请建设B5车用柴油加油站;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东明石化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湘平就提出,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广生物柴油……
“推广生物柴油的意义重大,发展生物柴油是实现我国减排目标的必要手段,实现碳中和的最终方法是从能源结构进行转型。与传统石油及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原料来源广泛、可再生;超过50%的排放物可以被植物吸收,在全生命周期中极大地减少了二氧化碳和颗粒污染物排放。”李湘平认为,当前我国存在发展生物柴油的政策空白点。
能源专家刘红梅表示,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强调研,深入了解产业发展的难点、痛点,使政策更好地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和使用者也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及时反映产业发展动态。“只有多方形成合力,方能为生物柴油产业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为保障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生物柴油推广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李湘平建议,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生物质能源产品优先利用机制,并出台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终端补贴政策。其次要改善市场和体制环境,完善生物质成型燃料从原料收集、储存、预处理到成型燃料生产、配送和应用的产业链,尤其是要将餐厨垃圾处理与生物柴油产业形成有机结合。此外,还要加强科技创新,鼓励企业降本增效并推出高附加值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