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奥万方明
年10月31日,江西赣州市于都县盘古山镇村民在采摘油茶果胡晨欢摄/本刊
◇不少业内龙头企业难以走出缺钱和低效的负循环,发展水平整体滞后,市场推广无力,精深加工不足
◇市面上土茶油、压榨油、浸出油、调和油等各品类油种让消费者难以辨别,有的价格高达~元/升,有的却与大豆油、菜籽油无异
“一亩茶山百斤油,又娶老婆又盖楼。”这是流传在我国南方油茶种植区的一句口头语。如今,有着“东方橄榄油”之称、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特有食用油——茶油,其发展却落后于其他木本植物油产业。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一线调研了解到:在种植端,茶农守着漫山遍野的致富果难以致富;在生产端,茶油加工企业普遍效益低下、收支难平衡;在销售端,由于产品质量标准不一、价格参差不齐,茶油产品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严重。
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决策,各地集中开展油茶造林,目前已逐步进入盛果期,产业规模跨入千亿元级别。不少受访者呼吁,油茶行业正处于爬坡上坎的关键时期,亟需政策和资金进一步支持。
茶油好在哪里
“茶油是个好东西!”这是记者在湖南、广西和江西等地调研期间,种植农户、生产企业、专家学者和农林部门给予的一致评价。
一是助力精准扶贫,引领乡村振兴。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油茶种植区域跨15个省份,辐射个县,其中近个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一种长效的经济林种,油茶盛产期可达年以上,且种植技术成熟,是调整贫困地区产业结构、破解山区群众脱贫难题的利器。
例如,河南光山县利用昔日荒废的浅山丘陵种植油茶树,目前已超过22万亩,成为该县精准脱贫的一项特色支柱产业,帮扶近户贫困户增收,解决了多名农民就近就业,实现人均年增收元。
二是保障粮油安全,缓解耕地短缺矛盾。
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对外依赖度已达65%。油茶作为我国特有的食用木本油料树种,其产业担负着缓解粮油供给矛盾,维护国家粮油安全的重任。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估算,如实现茶油在我国食用植物油总产量中占比达到20%以上,可有效提升食用植物油自给率3~4个百分点。
油茶种植于山区,不直接与农田争地。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和湖南等省份,人均耕地面积已接近或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所确定的耕地警戒线(0.8亩),油茶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可有效缓解耕地刚性短缺。
三是优化饮食结构,提升健康水平。
茶油营养丰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油。根据《中国粮油学报》上的评测结果,茶油饱和脂肪酸的平均含量为10.37%,油酸的含量均值为80.64%,主要营养指标优于橄榄油。茶油中的山茶皂甙、茶多酚,对降低血脂和胆固醇也有明显功效。
此外,茶油的调理作用与食用作用一样普遍:如促进伤疤愈合、促进婴幼儿发育和产妇机能恢复。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如瑶族生活地区,茶油是天然的染发剂,至今仍保留着用茶枯(茶油果实榨油后剩下的渣)洗头发的习惯。
好东西却难有好效益
茶油的成分与橄榄油极其相似,但油茶行业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橄榄油和其他食用油脂产业。
种植端:财政投入不足,增产潜力待挖掘。“受制于资金缺乏,油茶种植区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大规模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滴灌等需要油茶业主自行承担,大大增加了种植成本。”衡阳市林业局(油茶产业发展局)局长陈骏说。
目前,中央没有专项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投资渠道,原来主要支持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已全部划转由农业农村部管理,地方财政主要结合现有造林、森林抚育、良种补助等资金予以支持。
比如,国家对油茶重点县新造林每亩一次性补助元,而油茶林从栽种到见效需要5~8年,由于没有后期抚育管护经费,新造油茶林很容易变成新的低产林。
生产端:企业效益低下,综合开发滞后。经济效益低下、盈亏平衡难,是目前我国大部分规模油茶加工企业面临的窘境。由于投资周期较长,回报率偏低,以至于金融和社会资本鲜有涉足该行业。资金不愿意来,又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少业内龙头企业难以走出缺钱和低效的负循环,发展水平整体滞后,市场推广无力,精深加工不足。
销售端:市场竞争无序,标准体系缺失。在终端市场,茶油品牌各自为政,品牌建设不足。市面上土茶油、压榨油、浸出油、调和油等各品类油种让消费者难以辨别,有的价格高达~元/升,有的却与大豆油、菜籽油无异,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江西省水投生态资源集团油茶事业部副总经理黄树根说,无序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源于茶油标准体系的缺失。现行质量标准大多由各茶油产地和生产企业自行制定,缺乏权威性和统一性。
亟待多方助力
目前,已经跨入千亿元规模的油茶产业亟待转型升级。同时,应警惕销售受阻可能导致茶农种植积极性下降,甚至出现林地撂荒等现象。采访中,专家建议从三方面为油茶产业助力。
其一,从振兴特有产业角度加大茶油标准统一、品牌塑造。
衡阳市委书记郑建新建议,各级政府可探索建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撬动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投资发展油茶;加强科技攻关,推进油茶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升经济效益;推进茶油QS、ISO、绿色食品等准入认证,形成适用产业化发展的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
其二,从优化财政扶持角度助推油茶产业由大转强。
目前国家对油茶产业的财政支持可总结为三多三少:中央支持木本油料产业的财政政策多,地方财政对木本油料产业支持的资金配套少;一次性财政补贴多,持续性财政支持资金投入少;对新造油茶林支持较多,对低产林抚育改造资金较少。
专家建议,依托财政资金设立稳定的油茶丰产基地建设发展专项资金,在良种苗木供应、基地建设,产前期抚育方面大力推进油茶低产林改造。同时,在进入丰产期之前的8~10年的幼林期内,经监管验收以后,每年财政可给予一定的抚育资金补贴,这将极大程度帮助油茶种植行业渡过目前的困境。
其三,从完善金融支持角度畅通资本进出渠道。
“我们的林权抵押没有形成商品,没有形成一个活跃的市场或渠道。”湖南省衡阳市林业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梁瑞军建议,盘活油茶资产的关键是要创新林地流转机制,发展成熟的、活跃的交易市场以及权威的行业评估机构,降低抵押贷款的处置风险,解除资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