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初,郭孔丰为什么要离开郭氏集团?要知道,东南亚的华人富豪家族历来讲究家长制权威。晚辈敢于有自己的想法,甚至要求自立门户,这是不寻常而且不容易的事情。
郭孔丰离开的原因有可能是,叔侄两人对食用油生意的看法有了重大分歧。当年,郭鹤年暂且不能把粮油作为家族生意的重点,因为更需要把资金投到酒店和地产业务上去。那时,北京和杭州的酒店和地产项目开始有了丰厚的回报。在上海,波特曼酒店、嘉里中心和浦西香格里拉等几个项目正要陆续开展。
另外,也不能忽视当时的*治环境对郭鹤年生意决策的影响。年下半年,西方国家制裁中国,中国外部环境严重恶化,外商对中国的投资止步不前。而且中国粮油市场迟迟没有放开,前景并不明朗。在这种情况下,郭鹤年不可能扩大在华食用油生意的规模。
而郭孔丰也不可能仅仅满足于管理蛇口和越南等地区区几间油厂和面粉厂。他垂涎已久的棕榈油生意,归属玻璃市集团,与郭氏粮油无关。想做的棕榈油生意做不到,自己主管的郭氏粮油一时又看不到曙光,这让郭孔丰感到在郭氏集团混得挺憋屈。
于是,郭孔丰成为郭氏家族唯一一个独自打拼的家族成员。一离开郭氏集团,郭孔丰即把目光投向了印尼的棕榈油业务。
棕榈原产于非洲西海岸地区,最初作为观赏植物引入东南亚,后来才用于榨油。油棕榈四季均可开花结果,商业性生产可保持25年,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每公顷油棕榈每年可生产大约5吨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1.5倍,比大豆高出9倍。棕榈油也因高产而成为价格最低的食用油。
棕榈油色泽金*透明,味道淡雅,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油烟极少。棕榈油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能帮助食品凝固和硬化,适合用于方便面、饼干等食品的加工。它还能有效抗拒氧化,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棕榈油还可做洗涤用品的原料。因而,棕榈油广泛应用于餐饮、烘焙、食品制造和日化等行业。
年以前,全球的棕榈油产量不足万吨,东南亚的份额超过一半。郭氏集团已做了多年的棕榈油生意,郭孔丰非常了解这个行业。他认为,东南亚的棕榈油产量还有极大的增长潜力。尽管马来西亚的棕榈用地已经殆尽,但印尼才刚起步,还有大量荒地可以开垦。
郭孔丰与印尼油棕大王吴笙福联合,于新加坡创建丰益贸易公司(WILMAR)。公司成立于年4月1日,不无巧合,正好是42年前郭兄弟公司正式开业的那一天。新公司刚成立时,只有5名员工和10万新币的实缴股本。
成立后,丰益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在印尼收购了将近公顷土地,建立油棕榈种植园。接着,丰益分别在北苏门答腊和杜迈建立起最早的棕榈仁压榨厂和棕榈油精炼厂。仅仅两年,这家棕榈油精炼厂的产能即从最初的吨/日扩张到吨/日。
丰益以全产业链的方式来掌控棕榈油生意。从种植、化肥、收果、压榨、深加工、航运到销售,所有环节无不深度参与。年,世界棕榈油产量达到了万吨。其中,东南亚贡献了绝大部分的增长量,其他地区的棕榈油产量几乎没有变化。丰益的棕榈油业务蓬勃发展,是因为一头搭上了印尼棕榈油产业的起飞,另一头搭上了中国餐饮和食品加工业发展的快车道。
棕榈油生意为郭孔丰的事业奠定了基础。在大豆、玉米等国际农产品市场上,ABCD等四大跨国粮油巨头盘踞已久,外人很难涉入。ABCD世界四大粮商,A为美国阿丹米(ADM),B为美国邦吉(Bunge,或译“邦基”),C为美国嘉吉(Cargill),D为法国路易达孚(LouisDreyfus)。但是东南亚新兴的棕榈油例外,不是ABCD的专属。郭孔丰占据了这块市场,就有了与ABCD话事的资本。丰益在印尼迅速扩大棕榈的种植园面积和提升炼油能力的同时,也不断涉足新业务,如专用油脂、油脂化工、椰子压榨、面粉加工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不仅是金龙鱼,其他不少外资品牌也都来到中国市场淘金,共同推动了中国人饮食习惯的变化。
年,中国的第一家肯德基在北京前门正式开幕。从此以后,每年都有数百家西式快餐厅开张。如今,中国已有0多家的肯德基和家的麦当劳。年,第一包康师傅方便面于天津研发生产出来。最高峰时,中国人一天要吃掉1亿多包的方便面。
美式快餐开业和方便面的问世,标志着中国餐饮和食品加工行业大规模使用棕榈油的开始。因为棕榈油非常适合美式快餐中的油炸食品,它久炸而不变色,不像一般的植物油那样,炸不了多久就发生氧化变质,发*、发黑。棕榈油更是方便面除面条之外的最大配料,其用量之大可想而知。
年,中国进口棕榈油突破万吨。第二个万吨用了6年(年),但第三个万吨仅用了1年(年)。
在印尼忙着开疆辟土的同时,郭孔丰并未离开中国油脂加工行业。毕竟,“中国人口,是世界最大(多)的。粮食市场,中国应该也是世界最大的。”仅仅棕榈油一块生意,显然满足不了郭老板对中国市场的胃口。
郭老板在中国有两个最重要的合作伙伴:阿丹米和中粮。
阿丹米,也有译做艾地盟或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全称为ArcherDan-ielsMidland,全球总部设在美国芝加哥。阿彻和丹尼尔斯在年开始从事亚麻籽压榨业务,年收购米德兰亚麻籽产品公司后,成立了ADM。如今,阿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商和食品配料供应商之一,在76个国家有子公司,员工多达3.2万名,业务遍及多个国家。阿丹米还是世界第一谷物与油籽加工厂,美国最大的玉米深加工厂和第二大面粉厂,以及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燃料生产商。
阿丹米以技术见长。其他跨国公司都擅做贸易,阿丹米则爱玩技术、建工厂。就贸易规模而言,它只是世界第五大谷物贸易商,无论在美国、中国、巴西还是阿根廷,阿丹米粮食贸易量的排名一般都进不了前五名。
不过,爱技术这一点,在郭孔丰看来必定“深得我心”。阿丹米在农产品的初级加工业务上,追求规模效应和低成本战略。工厂的规模越大,成本就越低,在竞争中就越有优势。在农产品的深加工业务上,注重产业链的延伸,通过研发来改进现有工艺,不断推出新产品,实现每一粒谷物种子的价值最大化。阿丹米从基本农产品开发出来的产品多达数千种,涉及大量行业。通过深加工,阿丹米能将农产品做到两三倍的增值。
阿丹米注重让各项业务产生协同效应,具备自我扩张能力。在最初的亚麻籽、大豆加工业务建立起的大规模和低成本的模式、产业链延伸模式及收储物流贸易模式,均可复制到玉米加工等新业务上。原有的客户资源也可利用于新产品的销售推广。反过来,新业务也增强了公司与客户的谈判能力和话语权,还可为公司获得新的客户资源。
郭孔丰与阿丹米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在ABCD四大粮商中,阿丹米的业务与丰益的匹配度最高。阿丹米特别擅长大豆压榨、面粉加工和生物燃料,这些也都是丰益最重要的业务。阿丹米注重研发,早在20世纪40年代和60年代,就凭借浸出法萃取豆油和组织蛋白[6]两项新技术,分别迅速占领了美国的大豆压榨和植物蛋白市场。阿丹米的这些技术是丰益非常需要的。阿丹米提供技术,丰益提供市场,双方相互支持。而且,阿丹米公司的由来,是阿彻、丹尼尔斯和米德兰三个人合作的结果,而丰益则继承了郭鹤年“伙伴制经营”的商业艺术,两个公司都有“抱团打天下”的企业文化基因,这让双方合作时更容易取得默契。阿丹米于年在中国香港设立亚太分公司,基本与丰益同步扩张亚洲市场。其他跨国粮商在中国更偏好于独资模式。
郭孔丰与阿丹米相见恨晚。年,阿丹米的亚太区副总裁史蒂芬,邀请郭孔丰去美国迪凯特的阿丹米北美总部见其董事长。阿丹米的董事长称,亚洲市场很重要,特别是中国,但他们不懂如何在亚洲做生意,所以希望在当地找合作伙伴来共同开拓这块生意。阿丹米的谦逊和尊重,让当时还在艰苦创业阶段的郭老板终生难忘。后来,史蒂芬成为丰益董事会中阿丹米的代表。$金龙鱼(SZ)$
作者:乐游-杨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