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羽毛绒为什么要考核油脂含量
TUhjnbcbe - 2021/3/11 3:27:00

来源:羽绒生活作者:曹宗华

敬告:本篇更适合羽绒行业专业人士参考,非行业人士可忽略以免浪费时间!

油脂含量,就是羽绒标准中的“残脂率”。GB/T-《羽绒羽毛》标准对残脂率的定义:单位质量的羽绒羽毛内含有的脂肪和吸附其他油脂的质量百分比。羽绒为何要考核油脂含量呢?行业通常的说法是:羽毛羽绒水洗加工过程中需要脱脂,油脂含量过低会易导致羽绒破碎、韧性降低从而影响保暖性能和使用寿命,过高的油脂含量则又有可能降低羽绒清洁度、滋生细菌或者产生异味。遗憾的是,未见有相关的实验来证实以上说法,也未见到羽绒油脂含量的相关研究。为了对油脂含量有更多的了解,笔者收集了与羽绒油脂相关的资料,设计了羽绒油脂的小试验,尝试着解析油脂含量考核的原因。羽绒油脂的来源从油脂含量定义可知羽绒油脂有两个来源,一是羽毛绒自带的天然油脂,二是羽毛绒吸附的油脂。天然油脂羽毛绒天然油脂来自鹅鸭尾脂腺分泌的酯脂。为了适应水中生活,鹅鸭经过上亿年时间,进化出发达的尾脂腺,并通过理羽的过程,把尾脂腺分泌的油脂涂在羽毛上,让羽毛具有防水功能。羽毛良好的防水性,让鹅鸭的皮肤不被水沾湿,避免热量大量散失,维持体表温度,让鹅鸭在冬天寒冷的水中,仍能悠然自得。吸附油脂羽毛绒吸附油脂的来源为鹅鸭宰杀高温水浸泡时,肉质中溢出的油脂沾到羽毛绒表面。尾脂腺分泌的酯脂对动植物、矿物油脂的亲和力极大,羽毛绒一旦沾上油脂就大量吸附油脂,让羽绒彻底从蓬松状态变为坍塌状态。笔者曾把一朵羽绒放入家庭食用调和油中,取出羽绒后发现,羽绒迅速吸饱油脂,变成了一个“油团”,从外观再也看不出羽绒的任何特征。传统认知上,羽绒怕“水”,通过这个小试验,笔者认为,羽绒更怕的是“油”!绒朵沾油后的状态因此在鹅鸭的生长、宰杀,羽毛绒的运输、库存、加工等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吸附各类油脂,这些吸附的油脂将增加羽毛绒水洗的成本和难度,影响羽毛绒的品质。羽绒油脂的功能防水鹅鸭尾脂腺分泌的油脂具有较强的防水性。羽毛绒有表面油脂的保护,放入水中是不易被浸润的,需要增加水温和震荡,才能将其彻底浸润。笔者为验证羽绒油脂对防水性的影响,曾设计过一个实验,先用乙醚将羽绒中的油脂萃取出,然后再将萃取油脂的羽绒水洗烘干,和萃取油脂前的样品放入水中做对比浸润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萃取油脂后的羽绒浸润时间仅为未萃取油脂样品的一半。弹性萃取油脂后的羽绒,经过烘干打散后,羽绒蓬松性并未出现明显下降,弹性和未萃取油脂前的样品相比,也未见显著下降。将萃取油脂后和未萃取油脂的羽绒样品制作绒包,放入转箱中用橡胶球砸绒包,最后取出绒包中的羽绒,实验结果显示,萃取油脂后的羽绒弹性显著下降并开始结团,而未萃取油脂的羽绒弹性不受影响。由此笔者分析,羽绒失去油脂的保护后,初始弹性不会降低,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其弹性逐步丧失,蓬松度下降,进而保暖性下降。防静电萃取油脂后的羽绒,在进行蓬松度测试时,羽绒对比未萃取油脂的羽绒,绒朵显著易吸附在蓬松度仪桶壁和搅拌棒上,绒朵呈现显著的静电特征,其蓬松度值比油脂萃取前提高近5%。无独有偶,在羊绒行业同样有专家反馈,羊绒如油脂含量过低,也容易起静电,不利于分梳时分离出粗毛和皮屑。遗憾的是笔者目前还没能找到羽绒静电性能测试方法,无法用实验数据证实,期待行业专家能继续研究。通过上述实验笔者总结:羽绒中保留适量的油脂,有助于维持羽绒适度的防水性、蓬松性和防静电性,羽绒制品不宜用去油性太强的洗涤剂洗涤,也不建议频繁洗涤。影响羽毛绒油脂含量的主要因素水禽品种:鹅以素食为主,鸭以高蛋白质杂食为主,食物结构直接影响羽毛绒油脂含量,素食鹅油脂含量显著低于杂食鸭。鹅毛绒油脂含量2%左右,鸭毛绒油脂含量4%左右,有报道某些来自东南亚的鸭毛绒油脂含量甚至高达8%。养殖时间:无论鹅鸭,养殖日龄越长,羽毛绒生长越成熟,羽毛绒油脂含量越低。种鹅或种鸭羽毛绒,经过水洗后,油脂含量可轻松低至0.5%以下,而商品鹅鸭要将油脂含量控制在0.5%以下,则会显著提高水洗成本。养殖方式:散养鹅鸭油脂含量低于集中养殖鹅鸭。散养鹅鸭以自行觅食为主,高蛋白质饲料为辅,一直处于运动状态,并经常水浴,羽毛绒中的油脂含量低;而集中圈养或笼养的鹅鸭则正好相反,饲料蛋白质含量高,运动量少,生长过程中没有水浴或水浴条件差,羽毛中的油脂含量高。环境温度:环境温度对鹅鸭的运动量产生显著影响,增加运动量有助于降低体内油脂含量。夏天气温高,鹅鸭运动量大,冬天气温低,鹅鸭运动量小,因此夏天鹅鸭毛绒油脂含量通常低于冬天。羽毛绒水洗脱脂工艺羽毛绒水洗脱脂原理和洗发水去油脂原理类似,羽毛绒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亲油基,亲油基溶于油;另一部分是亲水基,亲水基溶于水。一头的亲油基溶解到羽毛绒的油脂里,另一头亲水基溶解到水里,经过羽毛绒水洗机的水洗搅拌,油脂就被拉扯下来,混到水里了,最后随污水排出。年,郑琳、宋保国等人发表《不同初洗模式对羽毛绒油脂含量的影响》论文,通过研究发现,羽绒水洗的洗涤剂含量及初洗水温是控制羽绒水洗后油脂含量的关键因素。且洗涤剂含量对油脂含量的影响更为显著,用原毛油脂含量高的山东白鸭试验后获得的数据显示,德国帝合FN型洗涤剂用量平均增加1%,油脂含量平均下降0.4%。通过不同初洗温度与洗涤剂含量的初洗组合模式研究,发现为保证原材料羽毛绒经水洗后能普遍处于通用标准范围(0.5%-1%),并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企业水洗原料羽毛时,最佳的初洗工艺为:水温55℃,洗涤剂含量3.5%。如采用水温60℃,洗涤剂含量4%的初洗工艺,油脂含量可降至0.5%以下。随着国内化工行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厂商开发了越来越多的低温洗涤剂,此类洗涤剂在常温下也有很强的活性,去油去污能力强,洗涤及漂洗的时间短,生产效率高,其综合性能已不输国外品牌洗涤剂,已在越来越多的绒厂推广使用。羽绒油脂含量标准笔者将全球主要羽毛绒消费国羽绒油脂含量标准整理如下:国家标准名称油脂含量中国GB/T-《羽绒羽毛》国家标准≤1.2%中国GB/T-《羽绒服装》国家标准≤1.3%美国USA-羽绒羽毛标签标准无要求欧洲羽绒和羽毛产品标签EN.5%-2%日本羽绒羽毛产品标签标准≤1%韩国羽绒制品标签标准KSK≤1.5%通过对比全球主要国家羽毛绒油脂含量标准,可见日本标准油脂含量上限最低,欧洲标准油脂含量上限最高,而中国标准油脂含量上限处于中等水平。各国标准油脂含量标准之所以不统一,笔者分析其原因如下:1.油脂受氧气、水、光、热、微生物等影响,逐渐水解或氧化而变质腐败,使中性油脂分解为甘油和油脂酸,或使油脂酸中不饱和链断开形成过氧化物,再依次分解为低级油脂酸、醛类、酮类等物质,产生异臭和异味。这也就是各国标准要规定油脂上限的原因,羽毛绒行业实践表明,羽毛绒中油脂含量超过2%,羽毛绒会有显著的油脂味;如鸭绒中油脂含量超过2%,则会有显著的鸭臊味,这就是欧洲标准上限定为2%的主要原因。2.日本国民受生活习惯影响,对羽绒气味容忍度低,降低羽绒油脂含量有利于减少油脂氧化或变质散发的气味,因此日本标准油脂含量上限最低,仅为1%。3.中国年前出台的羽毛绒标准,油脂含量上限均为1%,这与当时大部分鹅鸭为散养有关,散养鹅鸭毛绒中油脂含量天然较低,水洗后羽毛绒油脂含量自然低。年以后,中国鹅鸭开始大规模集中养殖,鹅鸭毛绒中油脂含量升高,如要将油脂含量控制在1%以下,需大幅增加漂洗次数和洗涤剂用量,将会加剧羽毛绒行业水资源消耗和水污染,和国家倡导的节能降耗减排*策不符,为此将油脂含量定在各国标准居中水平,实乃是务实之举。最后,笔者对国内羽绒制品企业油脂含量内控标准提点建议,对羽绒气味控制要求高的企业,可将油脂含量上限定在0.8%,其他企业可将油脂含量上限定在1.1%。

扫码申请加入检测技术交流群

备注格式:中文实名+详细公司名+来意

来源:羽绒生活作者:曹宗华

声明:

部分图文信息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羽毛绒为什么要考核油脂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