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版权归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消费者与市场研究中心所有,由侯雯惠原创,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共计:字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葵花籽油的故事,必须从乌克兰讲起。作为乌克兰的国花,向日葵可谓见证了乌克兰人的悲欢荣辱。
年6月5日,基辅以南公里,乌克兰和美国、俄罗斯的国防官员们向原Pervomaisk*事基地的土地上播撒葵花籽,庆祝乌克兰完成核裁*。随着枚核弹被运走销毁,万公顷的葵花田成为“无核化和平”的象征,并且默默见证了乌克兰放下武器,拾起锄头,如同一位无助的少女,企盼西方世界的接纳。
帝国轰然倒下,曾经的“超级兵工厂”消逝在历史的烟云中,然而向日葵终究没有辜负乌克兰人。从90年代起,向日葵就是乌克兰种植收益最高的作物。在人均GDP仅有美元的0年,向日葵以每公顷美元的利润养活着万乌克兰农户。人们甚至尝试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废土上种植向日葵,用以吸附土壤中的锶90、铯等放射性元素后销毁,清理饱受污染的土地。在国家被瓜分的岁月里,在巨量放射性元素的环境中,这种顽强的作物生长得异常鲜艳、茂盛。
自此仅过了十年的时光,向日葵便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阳光。谁也未曾料到曾经沉寂的葵花籽油,在不久的未来将有望超越菜籽油,跻身于全球前三大油种的行列中。
01
流浪的小油种
抵达乌克兰之前,向日葵其实已经走了很远的路。这种植物最初源自北美,印第安人将它驯化,并且少量种植用于制药。早期的西班牙探险家将它带回家,英国人将它制成了葵花籽油,梵高为它绘制了肖像,但人们仍然把向日葵当作来自异域的花朵。直到斯大林时代,苏联科学家培育出含油量高达50%的葵花籽品种,使它成为了出油率最高的油料作物之一,向日葵开始大规模种植,葵花籽油摆满了东欧杂货铺的货架。
图1英格兰国王乔治一世于年签发的葵花籽油专利权证证书
来源:Alamy
但即便如此,葵花籽在很长时间里只是一种小众油料。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受到苏联的带动,中国也在内蒙古、*等部分地区种植向日葵,以实现节水抗旱、抗盐碱和改良土质的作用。因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少,葵花籽油并未在全国范围流行起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三大油种,分别是大豆油、花生油、棉籽油。葵花籽油约占油脂市场份额的12%,并且集中在俄罗斯和乌克兰,苏联的葵花籽油产量一度占据世界产量的70%。
从6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世界油脂产量和消费量翻了两番,但这并不是属于葵花籽油的时代。在各油种未曾停歇的激烈竞争中,棕榈油、菜籽油强势崛起,“豆棕菜”三足鼎立,俨然有席卷全球之势。而花生油、棉籽油和椰子油则走下神坛,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面对大宗油种的进攻,葵花籽油的市场份额被挤压到10%以下,但仍在努力抵挡、苦苦挣扎。
图2世界油脂产量格局(-0)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时间终于来到0年。
世纪之交的油脂市场,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是大豆油的世界。以大豆油为首的“豆棕菜”三巨头占据全球食用油总量的三分之二,仅大豆油就占据了30%的市场份额。中国经济腾飞,人均油脂摄入量大幅增加,也成为了大豆油的消费大户。仅仅在4年之后,中国大豆油市场的“世纪之战”即将打响。
而对于葵花籽油而言,世纪之交还发生了三件值得纪念的大事。一是阿根廷大力推广向日葵种植,成为葵花籽和葵花籽油的主要供应商,与俄罗斯、乌克兰共同构成占据全球产量52%,出口量40%的“葵油金三角”;二是出现了高油酸的葵花籽品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接近于橄榄油,且比传统葵花籽油的氧化稳定性更高;三是科学家们证实部分氢化植物油中含有反式脂肪,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反式脂肪问题引起重视,而大豆油恰恰是氢化植物油的主要原料。
在这背后,是葵花籽油的布局。
02
橄榄油的平价替身
面对来自大豆油的替代性需求,高油酸葵花籽油成为了一个选项。对于欧美常见的煎炸用油而言,葵花籽油的脂肪酸比例较为理想,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在煎炸薯条时不会轻易变质,减少了反式脂肪摄入。而葵花籽油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且更重要的是,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高端营养油种”橄榄油,葵花籽油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葵花籽油依靠营养价值和烹饪功能逐渐为人们所知。
维生素E是大家熟知的天然抗氧化剂,对细胞衰老和动脉硬化等有着显著的预防作用。葵花籽油中的维生素E含量达到0.12%,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1%-92.4%,与同样是因营养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