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生产发展和产业兴旺对中国粮食与畜牧业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巩固可靠。然而,在我国耕地资源有限条件下,在立足国内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战略下,大豆因单产低、进口量大,逐渐从传统四大主粮中退出。年,中国大豆进口量首次突破1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83.7%,创历史新高。再加上近两年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国内非洲猪瘟等多重因素影响,大豆市场起伏跌宕,产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农经观察》第23期以“实现大豆稳产增产保供的路径探索”为主题,围绕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理念、振兴路径与应对策略等进行学术研讨交流。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余欣荣、中国农业科学院*组书记张合成、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张振华、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焱、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特聘教授程国强、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路铁刚、黑龙江圣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廷等专家,应邀出席本期会商并点评指导。
大豆产需缺口扩大、进口需求强劲、外部风险增多、种业相对滞后,产业安全面临挑战
实施大豆振兴计划以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增加,但年、年受国内国际市场多重影响,大豆进口量价齐增,产业供应风险再度提升。未来我国大豆消费仍将继续增加,产需缺口呈扩大趋势,进口依赖格局不会改变。
(一)*策调控作用显现,“十三五”大豆种植面积止降转升。自21世纪以来,大豆种植面积逐年下滑,年下降至1.02亿亩,比年减少近万亩,达到历史低点。进入“十三五”以来,大豆种植面积转降为升,从年的1.08亿亩增加到年的1.48亿亩,净增万亩,年均增长8.2%;总产量从年的.7万吨增加到年的万吨,净增.3万吨,年均增长11.0%。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殷瑞锋研究员认为,“十三五”期间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主要得益于一系列宏观调控*策的实施:一是取消玉米临储收购*策,大豆和玉米种植面积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年玉米临储收购*策的取消导致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大豆种植比较效益提高,种植面积开始止降回升;二是大豆和玉米并轨实行生产者补贴*策,~年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三年之后,年开始和玉米并轨实行生产者补贴*策,~年大豆补贴持续高于玉米,再加上轮作补贴等,农户大豆种植积极性极高;三是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在年大豆振兴计划实施的一系列*策扶持下,大豆生产扩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受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以及国内玉米供应由松转紧、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国家农业气象中心的预测显示,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将较上年减少万亩。
(二)大豆产需缺口呈扩大趋势,国产大豆价格长期偏高。中国农业大学司伟教授指出,随着未来人口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膳食营养结构的改善,农村和小城镇消费结构升级,对食用油、蛋白饲料、生活必需豆制品的需求会不断增加,必将带来大豆消费量的继续增长。目前中国大豆亩均单产水平较低,与世界平均水平亩产公斤仍有50多公斤的差距,与美国和巴西甚至相差公斤左右。按照近5年中国大豆亩产年均增长率计算,如果保持1.4亿亩播种面积不变,“十四五”期间中国大豆增产空间在2~万吨左右,但与总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缺口,未来依赖进口大豆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殷瑞锋预计,年我国大豆消费总量在1.2亿吨左右,未来10年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从专家分析结果来看,国内大豆生产和进口均面临较大压力。殷瑞锋指出,年受临储大豆拍卖完毕、阶段性供需错配、国储库高价收购、多元化市场收购主体囤积、热钱进入、国外期货市场推波助澜、俄罗斯大豆出口限制等多重原因影响,国内大豆价格快速上涨。国产食用大豆现货价格同样增幅显著,黑龙江省食用大豆从年10月份的每吨元波动上涨至年8月份的元,涨幅21.1%。代表国产大豆价格的*大豆1号期货指数年年初为元/吨,年年末为元/吨,增幅为49.7%,创下大豆期货指数自建立以来的新高。
(三)大豆进口创历史新高,需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