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五个节气,清明时节,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是这样解释的:“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扫墓: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距今1万多年前,岭南古人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荡秋千: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之一。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插柳:*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家家户户清明节这一天在门头上插柳、在屋檐下挂柳、妇女头上簪柳、男子身上佩柳、儿童吹柳管、墓前插柳挂纸钱。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记淮河岸边的寿春(今安徽寿县)岁时说清明日,家家门插新柳,俗意谓可祛疫*。《芜湖古今》记芜湖风俗时说,清明日“清晨,街市叫卖杨柳。家家折一枝绿柳蘸上清水插上门楣,妇女则结杨柳球戴在鬓边“。宋·苏轼《寒食帖》
释文:自我来*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汙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哪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寒食帖》又名《*州寒食诗帖》或《*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近代·丰子恺《一剪梅》
释文:佳节清明绿化城,树色青青,草色青青。室中也有绿成阴,窗上花盆,案上花盆。日丽风和骀荡春,天意和平,人意和平。人生难得两清明,时节清明,*治清明。癸丑清明时节录旧作《一剪梅》。
丰子恺(-),原名丰润,号子恺,笔名TK,以散文和中西融合画法创作的漫画而著名。书法多以碑笔入书,参以章草和“二王”。丰子恺在装帧、美术、音乐、书法、文学、教育、翻译等领域都卓然大家。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在同代文艺家中是绝无仅有的。因为这一点,他的书法意味是超越了点画和字形之外的,值得玩味。
欣赏了历代名家的书画大作与西泠印社美术馆馆藏印章,该是推荐美食的时了。花生芽是花生生芽后产生的一种食疗兼备的食品,也叫长寿芽。它不但能够生吃,而且营养还特别丰富。花生芽的能量,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居各种蔬菜之首,并富含维生素、钾、钙、铁、锌等矿物质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被誉为“万寿果芽”。研究发现,花生芽的白藜芦醇含量比花生的要高5倍,堪比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含量。白藜芦醇具有抑制癌细胞、降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延缓衰老等作用,保健价值极高。本期《节气与美食》推荐的是一道适合春季的美食“花生芽炒松板肉”。烧热锅,放入少量的油,下入五花肉煸炒。将其中的大部分油脂煸炒出来,五花肉微微发焦时,下入姜片一起煸炒。煸炒出香味后加入花生芽。翻炒一下后,加入适量的生抽,盐和胡椒粉等调料。稍微焖一下后,花生芽微微变软后加入青蒜。
上下若餐馆《花生芽炒松板肉》
菜品提供:西泠艺苑艺术品交易中心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