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在中国与非洲经贸关系恢复以来,双边贸易迅
TUhjnbcbe - 2022/9/23 11:02: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40728/4435009.html

引言

中国和非洲经贸关系自恢复以来,双边贸易及投资皆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年双边贸易已经达到.98亿美元,是年的65.5倍,占中国和非洲对外贸易的比例分别为5.15%、18.78%.并且在这20年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4.35%.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年中国对非洲投资流量为33.7亿美元,同比增长33.9%;截至年底,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存量为.9亿美元,同年相比增长了约52倍。多年来,中国与非洲充分发挥双方资源条件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互补性,按照平等相待、讲求实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加强经贸合作,在投资与贸易领域均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实现了互利共赢。

一、中国与非洲贸易发展的历史沿革

1、海上丝绸之路时期16世纪之前

中国与非洲间的货物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发现表明,双方贸易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随着宋朝经济中心的南移,使得南海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日益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航线和航行距离也不断增加。在非洲的桑给巴尔岛和津巴布韦已经出土了11世纪的宋朝古钱币,这些钱币有的是元朝时期的中东贸易商沿着丝绸之路来到非洲后遗留下来的;正在肯尼亚沿海地区进行的考古挖掘,也旨在寻找13世纪中国船员旅行时留下的工艺品。明朝时期,中国的本土文化复兴带来了海事活动的创新,以强盛的国力和相对开放的国际*策为支持,“中非历史上关系最重要的时期”随之而来,代表性的事件为郑和下西洋。在中央*府的支持下,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了东非沿海地区,并使用瓷器、丝绸以及中国其他的工艺品交换非洲的产品和其特有的动植物品种,将中非贸易关系推向了一个高潮。最后一次这样的远海航海活动,发生在年大撤退时期;之后更远距离的航海活动既与第三方的海事创新有关,也与欧洲对非洲的殖民侵略有关。

2、平行世界时期16世纪-

清朝时期,日本和欧洲航海技术的提高引发了对国际海事权利的争夺,中国在竞争中落败,被迫退出了远洋航线。与此同时,非洲沦为欧洲殖民地,使得与中国的直接贸易渠道进一步被切断,而中国国内频繁发生的农民起义和外来侵略战争,包括19世纪初的两次鸦片战争,也使得中国方面无暇维系双方贸易往来。

非洲国家处于殖民统治下的经济状态,与独立主导经济发展的中国存在显著不同,缺乏直接经济交往的双方处在两个“平行世界”。在这一时期,非洲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主要通过两种间接渠道进行。一是非洲殖民地宗主国对中国劳动力的使用,二是非洲国家独立战争中来自中国的物资支持。据估计,在二十世纪的前二十年,在南非矿场里做工的中国劳动力就有7万到10万人,中国工人的脚步也曾远涉在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岛和留尼旺的种植园。如今,在非洲许多国家中都还生活着这些工人们的后裔,包括服务行业在内如医生、理发师和零售商等,目前非洲拥有一百多万华裔劳动力。

3、*治联盟时期-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与非洲国家由于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相同目标而形成了密切的*治同盟,这种*治合作也对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方面,年在印尼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包括中国在内的29个发展中国家在确立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治宣言的同时,也提出了经济上共同发展的理念。这次会议在理念上将亚非之间的合作推向了顶峰,由此开始形成“南南合作”的雏形。

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非经济关系的主要特征是中国“支援非洲”。年底周恩来总理出访包括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现为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马里、苏丹以及埃塞俄比亚在内的十个非洲独立国家,在这次访问中,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这成为日后中国处理与非洲国家经济关系的指导方针。这次访问中承诺援建的赞比亚到坦赞尼亚铁路也于年正式动工,使得深居内陆的赞比亚能够将其铜矿资源直接运输出口。该铁路至今仍是中非合作的重要象征。

4、相对独立时期-年

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贸易目标也为适应推进国内工业化和产业升级的需要而进行了重新定位,与邻国和技术先进国家之间的贸易被提升到了更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尽管中国和非洲的官方往来仍旧继续,但非洲大多数国家仍处在经济和社会局势动荡的环境中,其主要的贸易对象也仍是欧洲。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双边贸易对双方的经济发展乏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从经济角度看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处在相互独立的状态。从年到年,17个国家凭借人均收入年均增长3.2%的速度被评为区域内经济发展的“示范国”,分别是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佛得角、埃塞俄比亚、加纳、莱索托、马里、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卢旺达、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共和国、塞舌尔、南非、坦桑尼亚、赞比亚。

二、中国与非洲双边贸易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1、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长期处于逆差状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大范围的与非洲的国家开展贸易往来,年中非双边贸易仅为38.82亿美元,分别占到中国和非洲对外贸易的1.38%、1.65%,在年达到了.98百万美元,是年的65.5倍,占中国和非洲对外贸易的比例分别升至5.15%和18.78%,20年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4.35%的发展速度。

在-年期间,中非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年中非双边贸易为56.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26%,中国向非洲出口贸易31.83亿美元,自非洲进口24.62亿美元,增长率分别为25.71%、68.17%;年,中非贸易首次突破亿美元,达到了.62亿美元,年增长率也达到近几年的最大值63.58%;年中非贸易达到.85亿美元,中国向非洲出口和自非洲进口分别达到.26亿美元、83.6亿美元。期间,除了年中处于逆差外,其他年份基本保持顺差。

-年,中非贸易开始了飞速增长,年增率除了年均达到30%以上,年,中非贸易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了.58亿美元;在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非贸易下降到.67亿美元,但中国在当年首次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中非贸易呈现良好的恢复发展态势,在年中非贸易达到了.76亿美元,超越了金融危机之前的数据。这期间,由于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国从非洲进口相比向非洲出口的贸易额要增长更快,中国处于贸易逆差,在年,中方逆差额达到75.57亿美元。-年,中非贸易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年突破亿美元,年更是达到了.98亿美元,其中中国向非洲出口8.39亿美元,从非洲进口.59亿美元。在-年,中非贸易逆差额不断扩大,在年达到史上最高点,为.07亿美元,、年有所回落,年逆差额为98.2亿美元。

2、中国对非洲贸易的地理分布比较集中

南非、安哥拉、尼日利亚、埃及和阿尔及利亚为中国在非洲的前五大贸易伙伴,-年,中国每年与上述五国的贸易都占到中非贸易总额的50%以上,年,中国与南非、安哥拉、尼日利亚、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的贸易总额达到.94亿美元,占到中非贸易总额的58.96%.五国中,南非从年起超过安哥拉,成为中国在非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中国与南非的双边贸易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从年12.29亿美元到年.71亿美元,自年起到年,中国一直是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南非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大出口市场。

通过中国对非洲各国净出口值可以看出,中国在与非洲各国发展贸易时,多数处于顺差,其中顺差额度比较大的国家有尼日利亚、埃及和埃尔及利亚;只有与少数国家的贸易处于逆差状,逆差额度比较大的有安哥拉、南非和刚果布。在中国与非洲前五大贸易伙伴中,年中国与南非、安哥拉的总贸易逆差额为.02亿美元,而中国与阿尔及利亚、埃及、尼日利亚的顺差额仅为.17亿美元。中非贸易主要集中在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等少数几个地区,主要有南非、尼日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和安哥拉,年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额分别为亿美元、.94亿美元、.61亿美元、73.95亿美元和59.75亿美元;进口地则主要集中在非洲南部和非洲北部,包括南非、安哥拉、刚果布、南苏丹、赤道几内亚,年中国从上述国家的进口额分别是.71亿美元、.06亿美元、54.79亿美元、43.29亿美元及32.17亿美元,进出口都具有明显的地理性倾向。

3、中非商品贸易结构互补性显著,结构逐步优化

目前,中国和非洲同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市场需求旺盛,贸易潜力大。非洲原油、矿产、钢材、农产品等商品的对华出口,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的产品和技术适合非洲发展的需要,中国巨大的市场也为非洲产品提供了广阔空间。如下图17-5所示,在中国进口非洲的商品结构中,矿物燃料、润滑剂和原料占的比例较大,远远超过其他类商品,而且增长速度非常迅速。

年,中国共进口矿物燃料、润滑剂和原料.7亿美元,占到总进口额的46.23%;而对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机械和运输设备的进口相对较少,在年分别为6.51亿美元、5.2亿美元,分别只有矿物燃料,润滑剂和原料进口额的1.22%和0.97%.相比之下,中国出口非洲的商品结构中,机械和运输设备、制成品占了很大比重,年出口额达到.29亿美元和.49亿美元,分别占到总出口额的34.32%和29.9%;而矿物燃料,润滑剂和原料、动植物油出口金额相对较少,年分别为9.56亿美元、0.11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南非作为中国在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如下图17-7,从产品分类看,中国从南非进口的产品主要为未分类的产品、制成品以及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年,中国从南非进口金额分别为.77亿美元、84.97亿美元和79.91亿美元。而中国从南非进口额比较少的为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蜡,饮料和烟草,年分别只有0.02亿美元、0.24亿美元。

中国出口到南非的产品种类与进口大不相同,主要有机械和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及制成品,年这三种产品的出口额占据中国对南非出口额的主要部分,出口额分别为58.72亿美元、48.96亿美元、32.99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37.4%、31.19%、21.01%.而中国出口到南非金额比较少的是未分类产品,及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蜡,年分别仅为0.53万美元、.43万美元。

矿产品一直是南非对中国出口最主要的产品,年出口额为57.7亿美元,下降31.7%,占南非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6.7%.贱金属及制品是南非对中国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出口额15亿美元,增长6.2%,占对中国出口总额的17.4%.纤维素浆及纸张等、贵金属及制品为南非对中国出口的第三和第四大类产品,出口额分别为3.5亿美元和2.2亿美元,其中纤维素浆等出口增长59.8%,而贵金属及制品出口下降34.2%,占南非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和2.5%.此外,纺织品及原料出口2.1亿美元,下降2.6%,占对中国出口总额的2.4%.南非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和贱金属及制品,年分别进口70.8亿美元、15.3亿美元和12.6亿美元,分别下降4.1%、3.5%和2.6%,占南非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5.9%、9.9%和8.1%。

除上述产品外,化工产品、家具玩具制品等轻工产品、塑料橡胶也为南非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大类商品,占南非自中国进口总额的比重4-6%左右。

三、中国与非洲双边贸易的竞争优势与互补性

中国在非洲具有比较优势的是机械设备、汽车、电子产品等机电产品,而非洲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为原油、矿产、钢材、农产品等。一方出口或进口的产品是否为对方进口或出口的产品,表现为两国之间贸易互补性的强弱,这决定着两国双边贸易发展的潜力,通常用贸易互补指数来测算。贸易互补指数包括产业贸易互补指数和综合贸易互补指数。产业贸易互补指数是利用一国特定产业以出口衡量的比较优势乘以贸易伙伴国该产业以进口衡量的比较劣势测度。综合贸易互补指数是对两国间各产业贸易互补指数按照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

中国的农产品、矿产品出口RCA值相对较小,而进口RCA值相对较大,说明中国在农矿产品上具有比较劣势;而制成品的出口RCA一直大于1,具有出口比较优势。而非洲的情况与中国相反,在农产品特别是矿产品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矿产品的出口RCA在年最高达到4.07,虽然到年间不断下降,在年为2.92,但是仍远远比其他产品具有出口竞争力;制成品的出口RCA比较低,仅在0.25~0.35之间徘徊,具有比较劣势。

无论是以中国为出口国,还是以非洲为出口国计算的综合贸易互补指数都呈稳步上升态势,自年以来,以非洲为出口国计算的两地综合贸易互补指数均大于1,说明中非之间的贸易互补性在逐步加强。这种互补性在不同行业的差异很大,以中国为出口国计算的制成品互补指数较大,且逐年上升,年达到最高值1.37,以非洲为出口国计算的制成品互补指数较小。究其原因,中国制成品比较优势强于非洲,这说明中非在制成品贸易上的互补性很强,合作潜力大。非洲工业落后、大部分商品依靠进口,而中国拥有成熟技术和丰富产品,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可以满足非洲人民的物质需求,同时可以为非洲经济社会提供外来资金和技术支持。

结语

在燃料和矿产品贸易中,非洲为出口计算的矿产品贸易互补指数很高,非洲的燃料及矿产品的比较优势强于中国。非洲有极为丰富矿产资源,而中国正需要大量的原油和矿产支撑经济高速发展,年中国燃料及矿产品的进口占当年进口总额的15.9%,年增加到17.9%,资源丰富的非洲可以保证其充足的供应,年非洲燃料及矿产品出口额占当年出口总额的58.0%,年增加到62.1%。由此可见,中非在燃料及矿产品上贸易互补性很强,合作潜力巨大。在农产品贸易上,中非贸易互补性较低,且互补指数逐年下降,主要原因是中国和非洲农产品的竞争力都比较弱,且贸易结构的相似性较高。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中国与非洲经贸关系恢复以来,双边贸易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