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是每天我们都会摄入的一种粮油副食品,那你知道食用油在我国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为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样子的吗?快来看一看吧!
油脂的食用在我国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在周代时期,便在烹饪中开始食用油脂,初始记载中,将油脂称之为“膏”,这时的油脂是从动物身上提取的。《周礼·天官·应人》:“凡用禽兽,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这段话的内容其实是说:春天如果吃羔羊或者乳猪,应该用牛油进行烹饪;而夏天如果要吃鸡干或者鱼干,应该用狗油进行烹饪。由此可以见得,这一时期,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对各种动物的油脂性质进行研究了,所以才能在文献记载中找到油脂对烹饪效果的影响的叙述。这个时期人们所食用的动物油主要来源于家庭饲养的家畜,例如:猪牛羊鸡犬之类,也有少量猎捕到的野兽和鱼、鸟等动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汉代时已有专门从事脂油买卖的商人了,脂膏的食用需求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大,到了东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提取植物油了。《齐民要术》卷四“枣油法”引郑玄曰:“枣油,捣枣实,和以涂缯上,燥而形似油也,乃成之。”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知道植物果实中含油,但其提取的方法及成品还是较简单和原始的。汉代时,胡麻由西域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当时的胡麻其实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芝麻,《四民月令》中也多次出现关于胡麻的种植及买卖的描述。
宋代时,植物油的食用已经十分普遍了,植物油的种类也有所增加。沈括《梦溪笔谈》云:“今之北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而且据史料记载,宋代油产数量相当可观,既充岁赋之物,又需上税。明代植物油的种类更多,制油的方法也更有体系化,人们对各种植物油的性质、食量、不同的功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可查的史料中有详细记述关于各种植物种子的出油率和造油法,其中有榨法又两镬煮取法即水代法、磨法、舂法等,基本具备了现代食用植物油的种类及造油法。清代时,花生油就已经作为食用油出现在我国人们的饮食及日常生活中了。
在我国食用油脂的历史上,即便植物油出现,也没有全完替代掉动物油脂的使用,而是两者并行,但由于植物油品种更丰富、产量大等原因,所以食用的比例要大于动物油脂,在我们现在社会,也是一样的。
现在,你知道我们生活中食用油的演变过程了吧,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食用油小知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