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行业概况
一、大豆油定义
大豆油是从大豆中压榨提取出来的一种油,通常我们称之为“大豆色拉油”,是最常用的烹调油之一。大豆油的保质期最长也只有一年,质量越好的大豆油应该颜色越浅,为淡*色,清澈透明.且无沉淀物,无豆腥昧,温度低于零摄氏度以下的优质大豆油会有油脂结晶析出。
易普咨询分析师提到,大豆油是世界上最常用的食用油之一,是我国国民,特别是北方人的主要食用油之一。大豆油富含多种宝贵的营养成分,在加工成成品油后必须注意保鲜。大豆油的颜色较深,炒菜遇热后比较容易起泡。市面上的大豆油大多是精炼油,适合炒菜。
大豆油又称*豆油。顾名思义是由*豆压榨加工而来的。主要生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南各区域。与其他油脂原料相比,*豆的含油量低,只有16%~24%。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益,厂家在压榨*豆的过程中一般会使用浸出法来获取*豆中大部分的油脂。所以市面上能看到的豆油,大多都是由浸出法所生产出来的成品油。由于*豆原料市场上充斥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转基因大豆,在挑选豆油时也可借由仔细阅读标签来了解产品的原料中是否使用了基因改造的*豆,进而做较合理的选择。
二、大豆油产业链
我国是大豆压榨生产大国,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大豆压榨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大豆压榨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大豆压榨行业的发展,我国大豆压榨行业已具有较大的规模,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中国大豆压榨产业链参与主体不断丰富,产业生态逐渐健壮。产业链上游市场参与者是大豆供应商,产业链上游的大型企业对中游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大豆压榨行业竞争激烈,产业集中度不高,行业内龙头企业对上下游的话语权均较强。产业链下游包括大豆压榨行业产品消费场所与消费终端,消费场所主要分为各级分销商、零售门店及电商平台。
第二节上游行业现状
一、供给端——大豆产能
1、全球大豆产能
根据USDA统计,年全球大豆产量为3.37亿吨。近年受非洲猪瘟和中美 影响,大豆需求所有减小,相应的大豆供给也受到影响,同样环境气候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使得近年来全球大豆产量波动变化。
2、全球大豆主产区
目前巴西、美国和阿根廷是全球大豆供应的主要来源国,全球超过八成的大豆产自这三个国家,其中全球超过三成的大豆都产自巴西,作为第一大供应国,巴西大豆产量逐年上升。
3、我国大豆供给情况
大豆作为最为经济且最具营养的植物蛋白原料,是全球第一大油料作物,是食用油和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也是禽畜养殖业的主要饲料原料之一。我国有着悠久的大豆消费和加工历史,目前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大豆油脂、蛋白、食品加工体系。我国大豆年需求量超过1亿吨,然而国内的年产量却只有多万吨,第一是大豆的种植面积不足,更主要的原因是大豆的亩产量不高,大豆加工小规模种植,种植成本高,但是大豆的价格相对较低。在上述背景下,我国大豆供需缺口逐年增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逆转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量从年的万吨增长到年突破1亿吨,25年时间增加了倍。
根据中国海关最新数据,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33万吨,首次超过1亿吨,较年进口增加万吨,刷新年进口万吨纪录。而全国消费当量约为1.2亿吨,约占全球产量三分之一。从我国大豆国内供给与进口供给的对比来看,我国大豆的需求多依赖进口满足。年,我国大豆国内供给仅占总供给的16%,较年有所下降。面对国内大豆供给不足的现状,进口大豆市场需求未来几年仍将持续增长。
二、需求端——大豆消费
1、中国是世界大豆消费第一大国
随着中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老龄化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显著变化,主粮消费减少,蛋白类和油脂类产品的消费日益增加,带动了大豆的消费。
根据USDA统计,年全球大豆消费量为3.亿吨,同比增长2.74%;中国年的大豆消费量为1.亿吨,同比增长6.08%,占全球大豆消费量的30.75%。而年中国的大豆消费量为0.亿吨,仅占全球消费的21.89%,十年时光中国对于大豆的需求飞速增长。
2、中国大豆产量难以满足国内消费
中国作为大豆的来源国,有着数千年的大豆种植历史。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年起大豆播种面积开始缩减,从年起开始慢慢恢复种植,到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为.33万公顷。
作为曾经的大豆出口国,中国大豆的产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中国大豆的年均产量为万吨,其中年中国大豆产量仅为万吨,直到近年国家出台一系列*策扶持大豆产业发展,国内大豆产量才逐步恢复上升,到年大豆产量达到万吨。然而两千万吨不到大豆产量难以满足国内日益增多的消费,超过八成的的大豆消费需要依赖进口。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国内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整体偏低,连续多年单位面积产量在公斤/公顷左右,直到近几年国家大力推动大豆行业发展,对种子,种植等多方面进行提升优化,年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达到.29公斤/公顷,同比增长2.18%。
3、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豆进口国
近年来,全球的大豆进出口量不断上升,根据USDA统计,年全球进口大豆数量为1.亿吨,同比增长12.22%。年全球进口量仅为0.亿吨,十年时间,全球大豆的进口量翻了近一倍。
中国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豆行业发展了巨大的变化,从大豆出口国变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全球超过一半的大豆进口来自中国。
第三节大豆油行业现状
油料是我国重要的大宗农产品,是食用植物油、蛋白饲料的重要原料。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和养殖业发展,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国内油料生产能力增长缓慢,产需缺口扩大,进口增加,对外依存度上升,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和大豆进口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不到40%,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国内油料生产能力,挖掘增产潜力,保持一定的自给水平。我国食用植物油构成中,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和茶油占八成以上,种植规模占95%以上。大力发展这些大宗油料作物生产,对于保障国内油料供给,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维护市场稳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业现状
我们国产大豆主要是用于食品,榨油所用的量非常的少。年,我国用于食品工业的大豆量约万吨左右,较年增加5.3%左右,其中用于传统豆制品加工的大豆占50%左右,约万吨;用于其他食品加工的占20%左右;直接食用的占30%左右。而用来榨油的大豆每年是在万吨左右的量,由于今年大豆的价格比较高,榨油所用的大豆量预计会比前几年少一些。
二、市场规模
1、全球大豆油市场情况
豆油在世界植物油生产和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全球豆油产量和消费量均呈现上升态势。年全球大豆油产量为.8万吨,同比增长4.2%;全球大豆油消费量为.8万吨,同比增长5.1%。
全球大豆油贸易量也不断上升。年全球大豆油进口数量为.7万吨,同比下降0.5%;全球大豆油出口数量为1.2万吨,同比增长0.4%。
2、中国大豆油市场情况
豆油在世界植物油生产和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豆油的消费量一直保持着逐年上升的态势。年中国大豆油产量为.1万吨,同比增长8.2%;中国大豆油表观需求量为.6万吨,同比增长9.2%。
大豆油进口数量远远大于出口数量。年中国大豆油进口数量为96.3万吨,同比增长16.6%;中国大豆油出口数量为10.84万吨,同比下降45.3%。
三、行业壁垒
1、充裕的资金,提高容错能力
充裕的资金,能让企业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先不提充裕的资金可以增加压榨集团在全国的横向布局,上中下游产业链的纵向布局,仅仅是在最基本的压榨业务上,资金也能带给企业更多保障,提高企业的容错能力。
在常规的大豆采购、压榨、销售流程中,内外盘均需要严格套保,然后通过基差来锁定利润,这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大。由于从南北美通过船运到岸时间通常达一个多月,再加上清关、卸港、运输到厂,一般需花费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为了保障大豆供应能紧跟压榨,压榨一条,在途一条,预购一条是基本要求,而这视工厂压榨产能的大小,还可能需要更多。就按基本的3条船每条6万吨豆子来测算,光是采购大豆这一项就需要5-6亿人民币,再加上五千万左右的套保资金,资金需求十分大,大豆压榨产业也可以说就是资金密集型产业。
对于压榨企业来说,资金实力的强弱与企业对行情错判的容忍度通常也是密切相关的。充裕的资金能提高企业在决策上的容错能力,在持仓出现大幅亏损后,仍能通过不断补仓以摊低成本并展期,等待价格回归的时候。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此次某头部压榨企业在豆油上的操作,上演了完美的绝地反击。年初油脂在疫情的打压下大跌一千余点,传言该头部压榨企业豆油多单亏损严重,但他们在充裕资金的支持下,通过不断采购低位远期合同并低位补仓摊低持仓成本,终于等来豆油期现货价格的大涨,扭亏为盈。
2、高维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
除了充裕的资金,拥有对高维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也很关键。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油脂油料相关的公开信息随手可得,但非公开信息却仍是一种十分稀缺的资源,因为这需要企业深入行业中建立自己的数据网络,而很多中小型压榨企业并不具备这种能力。
通过庞大的客户群体,建立消费数据网络,企业可以获得对中下游库存和中短期的消费变动的高频且准确的预估;通过国内外港口信息网络,企业可以获取准确的未来到港数据,并利用基差销售增厚收益,最后完成风险转嫁……通过对这些高维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压榨企业在此指导下进行的生产、销售及套保工作,将会变得更有效率,企业对行情的判断及处理能力也会变得更加准确。
3、对自有品牌的塑造
压榨产业链上游面临着豆粕需求的天花板,存量博弈只是时间的问题,独守压榨这片红海,最终可能仍免不了被大型压榨集团吞并收购的命运。但纵观产业链上中下游,中下游产业整体分布仍较分散,占据了上游优势的压榨厂若有余力,可向中下游纵向拓展开辟新赛道,此时对自有品牌的塑造就较为重要。
易普咨询分析师提到,与绝大多数消费品行业类似,品牌要获得消费者的普遍认可是一个长期且高投入的过程。目前,市场上食用油品类翻多,同质化严重,市场上已有品牌已经在消费者中积累了较高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消费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对已有品牌的认同感,新进入者需大量投入成本和时间以宣传新品牌,实现产品差异化,才有望树立新的品牌形象。行业在小包装油上市场份额高度集中,品牌代表着溢价能力,也逐步成为企业的护城河。
一些大型集团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伸向需求终端的触角也越来越长。例如益海嘉里,早早布局包括金龙鱼、欧丽薇兰、胡姬花、鲤鱼等在内的小包装食用油,占据小包装市场份额高达近40%,建立了较深的品牌护城河。
4、人才、渠道及服务能力
首先,人才是一切企业运营的根基,是最基础的保障。如果缺乏人才,资金再充裕,渠道再宽广也提不出优秀的发展战略方案,企业的发展更无从谈起。此外,压榨行业涉及农产品国内、国外采购,产品生产加工运营,供应链管理,仓储物流配送,营销管理等方面,对人员素质的要求较高。为此,我们看到头部压榨企业的人员配备大多具有较好的素质。
其次,良好的渠道能增强企业产品的溢价能力,通过自有品牌的建立及新产品的研发,可以将渠道资源作进一步的变现。中国消费品市场发展潜力大,而渠道控制力是赢得中国消费品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渠道网络来获得更多接触消费者的机会,企业才有可能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建设一个覆盖面广、市场渗透能力强的渠道需要长期的经营、大量的资金以及先进的管理能力,这也是体现企业硬实力的重要标志。
最后,对客户的服务能力也很重要。在压榨行业这个竞争逐渐激烈的市场中,想留出客户已经不是单纯靠好产品就能实现的了。除了同质化竞争严重之外,对客户服务能力的高低也将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客户在这个高波动率市场的生存能力,而压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存能力强的大客户的支持。
第四节市场发展趋势
一、大型集团的一体化及多元化战略
对于大型压榨集团来说,其在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均具备较好条件,因而集团业务的发展战略及目标也会更为宏大。除了主营的油籽压榨业务外,他们多在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及产品多元化上有涉足,部分领头的集团企业也由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竞争中取得了较好优势。
通过横向一体化,大型压榨集团不断扩充其在国内外的产业布局,以占领更多市场并形成规模经济,增加行业竞争力;而通过纵向一体化,上游压榨企业进一步向下游终端需求市场延伸,既能加强对产品生产、销售的全程把控,又能获取更为丰厚的全产业链利润;最后再通过产品多元化,压榨集团不断丰富其产品线,既能开拓其他领域的市场,又能减少集团对单一产品的过多依赖,可以有效分散产品面临的竞争压力。
二、中小型集团专注打造自有品牌
对于更多的中小型压榨集团,特别是民营压榨集团来说,他们在资金、人才、股东实力等方面并没有那么优越的条件,集团无论是在空间还是产业链下游,抑或是产品方面,扩张能力均相对有限。在这种情况下,高效地运用有限资源,专注对自有品牌的打造,就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