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民生证券,王言海,李啸,王玲瑶)
1成本与需求在周期性的波动,什么样的企业能够持续稳健成长穿越周期?
成本与需求的周期性对食饮企业收入与盈利能力形成扰动,一方面,企业受上游大宗原辅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考验其供应链控制能力与成本转嫁能力(定价权);另一方面,受国内经济环境及收支要素波动影响B端、C端、G端消费需求也呈现一定的周期性。企业大多在成本上行与需求收缩期发展承压,如何才能快速走出周期底部乃至穿越周期?复盘历史我们看到,诸如茅台、海天、伊利等企业能够在周期底部率先突围实现收入与利润的双成长,其背后原因总结有两点:一是定价权,以产品创新切入细分市场,创造或者满足消费新需求,从而掌控行业/品类的定价权;二是规模化,以规模化对冲/控制成本压力,而规模化的前提是产能利用率与品牌渠道能力的协同。
以白酒为例,在经历-*金十年后,-年在限制“三公”消费的*策下,白酒需求收缩,行业低迷,年之后随着居民消费及商务消费的兴起,行业再次步入景气周期,需求端波动直接影响企业当期盈利;成本端,我们也可以看到原奶价格周期性波动对乳制品企业盈利产生较大影响。
2如何定价以破除价格线性竞争的行业“内卷”?消费者愿意为“价值感”埋单
2.1为什么毛利率、净利率低位徘徊?
我们观察到,传统食饮工业企业大多受成本困扰,采取“成本定价”模式,品牌净利率水平常年低位徘徊,而如钟薛高、元气森林、喜茶等新兴品牌则更多着眼于消费场景,实现效用最大化溢价。
2.2成本上行企业被动提价,未来成本走势几何?
年以来原辅材料价格普遍上涨,严重挤压食品企业利润空间:年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部分农产品供需结构,推动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年至今,小麦/油葵/玉米/豆粕/棕榈油价格分别上涨32.51%/68.69%/51.26%/56.58%/85.68%,铝材/PET价格分别上涨32.97%/51.63%。提价是把“双刃剑”,龙头掌控行业定价权:H2行业企业在龙头公司带动下,普遍提价以应对成本压力,21Q4各企业的提价均已传导落地,对经销商的补贴*策正逐步退坡,预计在22Q2起提价红利将逐步验证效果,有望释放利润空间。
成本维持高位,压力或逐步显现:步入年,多数原材料价格仍处高位,甚至继续上行,食饮企业成本压力显现。年一季报,食品饮料行业约50%企业盈利出现下滑,提价本身存在滞后,部分提价无法完全覆盖上涨的成本,同时部分企业提价后影响自身销量。
2.3具备社交等属性产品可采用场景定价
2.3.1成本提升被动提价或许受自身商业模式或者定位影响,但是细分品类与场景的创新或许更具价值,哪些企业/品类能够主动定价?
商品本身的“物理价值”与“精神价值”双重价值影响了其定价,我们认为物理价值更多着眼于基础功能如口味、口感,满足果腹、解渴、酒精等需求,精神属性则诉求文化、情绪、情感、IP、使命感等价值认同,具备满足消费者特定场景需求的效用溢价,因此我们把消费品溢价能力做必需品<上瘾品<社交品<信仰品的分类与排序,即满足居民日常基本需求的产品,其价格主要受通胀(CPI)推动,而高端品则首先满足精神追求,多用场景定价,新生代的购物习惯与强购买能力也将驱动行业创新发展。
回顾-年,城镇居民收入累计涨幅.39%,部分企业以差异化破局单一产品的价格线性竞争,消费者愿意为满足更高层次需求(如社交、健康、尊重)的消费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这类产品价格累计涨幅基本与居民收入涨幅相当,如白酒。而满足居民日常基本消费的必需品,如基础调味品、速冻食品,消费者对其价格敏感度较高,其价格主要受通胀(CPI)推动,涨价幅度约20%。乳制品、休闲食品等子行业,一方面它们具有基数较大的平价产品,是必需品属性,另一方面企业不断推出高端新品,针对消费者的品质需求,产品结构提升,整体价格涨幅介于人均收入及CPI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酵母与啤酒两个行业,在-年间,其产品价格涨幅相对较小,基本与CPI相当。在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消费升级已成为行业成长的重要驱动力,行业公司迎合趋势做战略调整,如啤酒行业高端化成为共识,安琪酵母达到国内市占率第一、全球第三,由追求产能转向追求价格,同时发展酵母提取物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价格提升加速,升级趋势明显。
2.3.2洞悉消费升级趋势,以产品差异化定位满足细分场景需求
一般食品工业企业以成本定价,行业净利率水平常年在个位数徘徊,但随着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演化,部分企业率先洞悉消费升级需求,以差异化产品摆脱原有单一产品的价格线性竞争,诸如啤酒行业以精酿、白啤、黑啤等多品类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以果啤等定位女性消费者,甚至推出无醇啤酒,不再将自身局限于酒精的摄入,由此带来行业近几年盈利水平的持续提升;乳制品行业以产地,高钙含量等做成差异化标签,以针对消费者对健康的更高最求;休闲零食不断推出烘焙、坚果等新品类,丰富了消费者选择,也为企业带来了全新的成长点。
高定位的产品将带来更优的盈利水平,同时突破原有价格定位,打开价格天花板,具有持续提价的能力,以啤酒行业青岛啤酒为例,其面向高端的青岛品牌盈利能力,吨价均大幅高于经济型崂山品牌。
3必需品企业亦可通过规模化优势构筑成本壁垒
受制于自身定位,必选类产品直接提价能力相对较弱,但其需求高频,总规模巨大,消费者对大众品价格敏感性较高,提价幅度相对较小,同时提价对产品销量有一定影响。在成本上行下,年一季度,以调味品为代表的大众产品盈利能力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肉制品、速冻食品成本端猪肉价格大幅下降)。
行业企业原辅材料成本受大宗商品涨价影响较大,固定成本主要为生产员工工资,设备折旧等,总额相对稳定,随着工厂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产品销量增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摊销减少,部分缓解原材料涨价压力。典型如啤酒行业,固定成本占总成本比重约25%,由于啤酒行业具有明显的消费淡旺季,工厂开工率有季节性变化,通常情况下旺季销量大,开工率高,单吨成本较低,淡季成本较高。(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依托品牌与渠道的有效协同实现规模效应,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以海天味业为例,酱油主要原材料大豆价格经历过多轮价格周期,但公司酱油吨成本保持相对稳定,-年十年累计涨幅仅0.5%,公司净利率由年约16%提升至年27%。我们认为规模优势企业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有多重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长单锁定重要原材料价格;通过调整包装/对包材回收利用,减少包材价格上涨的影响;改进工艺提升生产效率等。
4拆分子行业成本结构,找寻关键原辅材料
21Q4以来,各类原辅材料价格涨幅放缓,部分行业成本涨幅回落至5%以内,但总成本仍处高位,而行业成本压力仍将存在。具体生产成本敏感度看,啤酒包装物49%、麦芽14%,调味品(海天)大豆18%、糖14%,乳制品(新乳业)原奶47%、包材23%,软饮(东鹏)糖31%、瓶坯PET19%、纸箱18%,速冻米面(千味)包材及其他原材料36%、能源17%、专用小麦粉9%,速冻(安井)肉类25%、鱼糜16%,休闲食品(甘源)棕榈油10%、包膜9%等。
(1)啤酒、乳制品、速冻食品行业成本压力上涨压力趋缓。啤酒行业包装物成本占比49%,其中玻璃瓶占比高,玻璃价格自21Q3回落之后,啤酒整体成本涨幅由21Q2同比20%+逐渐回落至22Q1个位数,伴随行业品牌提价,以提价对冲成本压力的效果也将逐步显现。乳制品成本核心取决于原奶价格走势,年原奶供需缺口明显,21Q2-21Q3原奶均面临15%以上涨幅,带动乳制品行业成本明显上涨,进入Q4之后,奶牛热应激状态缓解,原奶缺口有所缩小,同时奶牛补栏进度加快,推动原奶价格增幅回落,21Q4乳制品企业成本增幅回落至个位数。速冻米面制品包材及其他原材料占比36%、能源17%,在包材价格涨幅趋缓带动下,成本涨幅回落至个位数,但面粉价格上涨对速冻米面成本形成一定压力,提价及阶段性锁价将形成一定对冲。速冻鱼肉糜制品类前期受益于猪周期下行及淀粉价格回落,年整体成本涨幅持续回落,22Q1成本下降近10%,预期后续随着猪价价格走高,盈利能力或受一定影响。
(2)调味品、休闲食品、软饮料成本压力仍将持续。调味品成本结构中大豆18%、糖14%、玻璃瓶12%,伴随玻璃价格涨幅回落,22Q1整体成本涨幅回落至+10%水平,但大豆价格持续高位仍对调味品成本形成一定压力。休闲食品品类较为丰富,成本构成较为多元,坚果、猪肉、面粉、白砂糖、棕榈油等主辅料价格波动均会对休闲食品成本带来影响。以坚果品类为例,21年棕榈油、部分籽坚果及包材价格快速上涨,带动休闲食品成本上涨,进入22年包材价格涨幅明显回落,但棕榈油价格持续上行仍对休闲食品整体成本形成一定压力。软饮料行业成本构成中糖占31%、瓶坯PET19%、纸箱18%,目前白砂糖价格持续高位,在巴西食糖减产,及国内糖料作物种植面积下降背景下,预计白砂糖后续价格或仍将持续高位运行,PET涨幅有一定收窄。
5原材料及包材价格走势分析:寻找边际改善
5.1主要原料:大宗商品涨幅回落,后续走势存在分化
5.1.1油脂:全球油料普遍涨价,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油料供需格局
国内日常使用的油脂可分为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葵花籽油等,中国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葵花籽油使用量分别为.5/.9/.0/.2万吨,分别占比油料总使用量的44%/21%/18%/6%,其余油料包含花生油、棕榈仁油、椰子油。大豆油70%以上用途为直接食用,另外可用作食品加工;菜籽油除直接食用以外,还可用作食品加工及工业生产;棕榈油和葵花籽油主要用作食品加工和工业生产。
中国大豆油90%以上来自于国内自产,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年大豆油国内自产占比93.65%,进口占比6.35%。国内大豆油价格自年疫情之后持续上涨,一方面由于国内油料库存处于相对低位,同时化肥价格上涨,另一方海外进口大豆价格上涨也推升豆油价格。年一级压榨大豆油市场均价同比大幅增长43.57%,年1-4月同比+17.62%。年散装大豆油零售均价同比+13.55%,年1-3月同比+10.78%,短期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上涨趋势。
中国菜籽油78%来自于国内自产,22%来自于海外进口,进口国主要包含加拿大和俄罗斯。年油菜籽全球主产区加拿大因干旱减产,同时油菜籽含油率下滑,年进口菜籽油均价同比+36.17%,带动国内菜籽油均价同比+10.43%,年1-4月在俄乌局势催化下,国内菜籽油价格进一步同比+14.43%。(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中国由于气候限制无法生产棕榈油,国内棕榈油完全依赖进口,年3月分别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进口51.25%/48.75%的棕榈油,进口量分别同比67.09%/+3.57%。由于疫情马来西亚限制外来劳工入境,以及俄乌冲突之后全球植物油价格上涨,带动棕榈油供需结构更趋紧张。年印尼/马来西亚棕榈油全年均价分别达到.41/.09美元/吨,分别同比+43.42%/+52.68%,年1-3月印尼/马来棕榈油价格进一步同比+66.02%/+58.41%。印尼4月28日起禁止棕榈油出口,马来西亚预计将在年底强制执行B20生物柴油标准,即生物柴油中需混入20%棕榈油,在此之前棕榈油掺混比例为10%,预计将进一步加剧棕榈油供需格局。后续棕榈油价格走势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