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货日报
今年以来,“烧红”的铁矿石价格成为钢铁行业和期货市场瞩目的焦点。在外矿供应收缩、国内钢铁产量大涨的影响下,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今年年初至7月12日,铁矿石普氏价格指数由72.35美元/吨上涨至.55美元/吨,折算含税人民币价格为元/吨;青岛港金布巴粉现货价格由元/吨上涨至元/吨,折算期货标准品价格为元/吨;国内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从.5元/吨上涨至.5元/吨。高矿价为国内钢企带来巨大的“输入型风险”,其背后是我国钢铁企业在国际铁矿石定价中话语权的缺失。
定价之殇:面临以普氏指数为定价基准的“尴尬”
年,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拉开序幕,为跌入谷底的中国钢铁行业迎来了转机。钢价大幅上涨让行业扭转了大面积亏损局面,而外矿供给正处于扩张周期,带动钢铁行业整体盈利状况大幅改善。
好景不长,到了年,受巴西矿难和澳洲飓风的影响,铁矿石现货供给端出现紧缩,但钢铁产量不减反增,短期内铁矿石供给偏紧。上海钢联数据显示,截至5月,铁矿石进口同比减少万吨,生铁产量增加导致需求增加万吨,供需矛盾缺口扩大至0万吨。叠加汇率、运费和市场预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
期货日报记者发现,除了供需基本面因素,铁矿石价格大幅拉涨也凸显了铁矿石定价方面的“尴尬”。众所周知,由于中国钢铁企业大型化,长协采购有利于生产稳定,所以中国85%的进口铁矿石都采用长协采购的模式。普氏定价采取每日小样本询价的方式以小博大,由10%左右的港口零售来决定市场价格,最终导致铁矿石价格易涨难跌。
“普氏指数在铁矿石定价的地位目前还难以取代,比如,四大矿山作为外资机构,优先选择境外的普氏指数。”天风期货研究总监周耀臣说。
在Mysteel铁矿石高级分析师俞晨看来,钢厂用普氏指数定价主要因为境外矿山很强势,所以在贸易中矿山选择普氏定价。他告诉记者:“虽然近两年定价方式越来越多,比如,FMG、嘉吉等国际企业开始用期货价格、港口现货价格、国内指数等定价,但大钢厂跟矿山签订年度协议、用普氏定价的主流方式没有变。”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一些钢铁企业深度参与铁矿石期货,并开展了以期货价格为基准的基差贸易。不过,期货基差定价目前仅在国内市场刚刚推广,年总量仅约万吨,并且属于普氏定价基础上的二次定价,无法改变普氏指数作为定价基准的现实。短期内,国内铁矿石期货价格运行仍属于从属地位,在定价方面的影响力不如普氏指数。
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我国每年进口10亿吨以上的铁矿石,但钢铁企业却面临着以境外机构指数价格为基准的“尴尬”。周耀臣认为,普氏指数最大的问题是以询价的方式、小样本来定价,统计口径比较窄,价格形成的过程中人为空间比较大,某种程度上会有偏向国外矿山的可能性。
以“豆”为鉴:化解“输入型行业”的市场风险
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上游垄断问题在我国有色、油脂市场也一直存在,但得益于对期货工具的合理利用,相关产业获得了更高的独立性和话语权。特别是与钢铁行业同为“输入型行业”的油脂油料市场,通过利用期货工具成功化解了年金融危机和年中美贸易摩擦的不利影响,在国际市场发挥了“中国影响”,足以给当前困境中的钢铁行业一些启示。
据了解,我国植物油脂与粕类原料大部分依靠进口,特别是大豆品种,进口依存度高达85%以上。经过年和年油脂压榨产业经历的两次“地震”,让国内油脂油料企业逐渐认识和学会了使用期货工具。年4月,大豆期价大跌,CBOT大豆跌27.9%,国内油厂亏损约80亿元。外资趁机并购,大豆民营压榨业全*覆没。至年4月,国内开工的97家企业中,外商独资或参股企业64家,占中国85%的大豆实际压榨量。到了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大豆价格跌46.3%,国内大豆产业客户利用期货市场卖保值总盈利15.06亿元,弥补现货市场亏损,对产业影响很小。—年,产业客户大豆持仓比例增长近50%,行业普遍利用期货市场保值。
年4月初,美方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豆类期货价格在短期上涨后迅速回落,例如,豆粕期货受消息影响后的首个交易日上涨4%,但随后几个交易日即回落平稳,市场运行整体有序、理性,主要原因是产业客户参与度较高,风险管理理念相对更成熟。年,豆粕期货日均成交量、持仓量比年分别上涨46%、20%,说明企业在价格波动时更主动参与期货交易,通过期货套保有效对冲了价格波动风险。
经过了行业巨变和贸易摩擦的洗礼,企业对期货工具的认识有了质的改变,“不求某一年度的高额利润,只求每年保持稳定收益”的%套保理念在油脂压榨企业深植。目前,90%以上的大中型油脂油料企业都直接参与了大连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国内70%的棕榈油和豆粕、40%的豆油现货贸易以“大连期货价格+升贴水”的基差贸易经营,基差贸易已经发展成为整个行业的普适交易模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传统“输入型行业”在贸易定价上的被动局面。
这些或许可为当前的钢铁行业发展转型、应对上游垄断提供一种视角。我国钢铁行业在全球产业链处于中下游,利润增长模式单一脆弱。近年来,我国经济转型对钢铁行业提出新要求,持续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提高发展效益和质量,成为行业发展刻不容缓的课题。
相比于成熟的油脂油料市场,我国钢铁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开展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究其原因,近几年钢铁企业盈利较为可观,很多企业